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渐被佛教借鉴引用。
《道藏》历代崇道记记载,衢州建观穿地得一鱼,可长三尺,其状似铁 ,微带紫碧色,又如青石,光莹雕隽,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响,其鱼亦不能名,遣使进贡,帝(唐明皇李隆基)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为瑞鱼磬,仍令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不得击之。于是诸宫观竞以木石模之,以代集众。
中文名:木鱼
外文名:Temple Block(s)
分类:打击乐器
起源:道教
音色:轻快活泼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在民族乐队中,备有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效果。木鱼还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
早在明清时期,木鱼就已经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奏。通常大木鱼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最大的面径可以达到40厘米以上,发出的声音比较雄壮。小木鱼一般用檀木或红木制作,音色较柔和。
因不入宫廷音乐,故历代正史不载。木鱼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 宗教歌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明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用于说唱木鱼歌和昆曲伴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剧场里所用的乐器中就有木鱼。后来又逐渐在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应用。木鱼除在佛教、道教音乐使用外,还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乐队中。
演奏时,大团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棰头呈橄榄形的木棰敲击,发音短促,声音节奏感强,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木鱼在戏剧中,用于昆曲、京剧、晋剧(山西中路梆子)和藏戏等剧种的伴奏。广东音乐使用的是长鱼形木鱼,在合奏中有时要使用大小两个木鱼,大木鱼发雄壮的音,小木鱼发柔和的音。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汀、浙东吹打、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中,多应用小团鱼形木鱼,它常与鼓板一起配合使用,以鼓板击重拍,用小木鱼击轻拍。在十番锣鼓、福州十番、闽南十音、福建南音等器乐合奏中,小木鱼是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以敲击轻拍外,还将它所发之音,视为主要音色之一。在民族乐队中,常备有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整套团鱼形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套,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在佛教、道教音乐中,木鱼既是法器,又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
团鱼形木鱼还在曲艺木鱼歌中应用。木鱼歌又称唱木鱼或木鱼书,是节奏自由的吟诵体说唱,过去多由家庭妇女用广州方言表演,唱时不用吹、拉、弹等乐器伴奏,只用木鱼击之以为节拍。这种民间说唱形式始于明代,广泛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木鱼歌的唱腔后被粤剧吸收为唱腔的—种。长篇曲目有《花笺记》,《荷花史》等,短篇曲目有《琵琶上路》、《楼台会》等。
1.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用扁圆形拳头状的硬木制成,内部掏空,并开扁状口,外形似鱼头,故名。用小植敲击发音。木鱼大小不一,最大者直径 40 厘米以上,最小者如婴孩拳头,常用16厘米、13 厘米、11 厘米 9厘米7厘米五种。由单个,2个(一大一小)或更多(4个一组或7个一组)配套使用。木鱼声音短促,音色清脆、响亮,高有特色。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浙东吹打-河北吹歌和十番锣鼓等民间合奏中均使用小木鱼,常与拍板相配合,拍板击重拍,木鱼击轻拍。民族管弦乐队常有不同音高的整套木鱼,多用于轻快活泼的出调。木鱼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源于佛教,后传人民间。明清时,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伴奏和民间器乐合奏,后来叉透渐应用于曲艺和歌舞音乐。现今仍嘴用于宗教仪式音乐。
2.儿童用木鱼。节奏乐打击乐器。儿童宜用较小一种。大小两个木鱼所发音与双响筒基本相同。奏法:左手持乐器(亦可放置软垫上,无需手持),右手执植击打。记谱为每个音符击打一下。主要用于儿童节奏乐队,亦可为歌曲、律动件奏。木鱼音响与小响板相近,有时可以相互替代。
3.在民族乐队中,常备有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整套团鱼形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套,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
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形似鱼。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90厘米以上。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在民族乐队中,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木鱼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
木鱼是外形酷似鱼头形状的一种木制品,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但是有记载的历史却比较晚。这种特殊的器物,并非只在寺庙中才能够见到。早在明清时期,木鱼就已经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奏。通常大木鱼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最大的面径可以达到40厘米以上,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小木鱼一般用檀木或红木制作,发音较高。寺庙中使用的木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圆形,另一种是长条形的。一般来说,圆形木鱼的规格多种多样,而长条形的木鱼大多在一米左右。
宗教
0.91米宽,雕刻有精致花纹的巨型木鱼。
由于木鱼在道教礼仪中是其中一样重要的乐器及法器,在唐朝时期,佛教亦有所借鉴。在亚洲国家的宫观、寺庙中,都很容易找到体积较大的木鱼,用于较隆重的仪式念经等场合,另外较小体积的,则常于一般早晚或晚课时使用。在庙宇中使用的木鱼,会以厚软垫置妥,便能保持木鱼的共振。
中国或亚洲音乐
木鱼在民间音乐与国乐的敲击乐器中亦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国乐现今较常使用的是一套5个不同大小的木鱼,以支撑架将木鱼固定好,并按木鱼的大小和高低音来排列;近代亦有生产商尝试制造如西乐中的铙钹,研制出一套有固定音高的木鱼群,但并不流行。
西洋音乐
由西方音乐制造商所生产的木鱼。
木鱼于二十世纪亦引入在西方音乐中,不过它名称在不同国家上有很大的差异,初期分别有称为“Wooden Block(s)”、“Temple Block(s)”、“Chinese Wooden Block(s)”等不同的叫法,后来慢慢地形成了共识,“Wooden Block(s)”泛指方型小木箱式设计,而木鱼则称为“Temple Block(s)”、“Chinese Temple Block(s)”或“Chinese Wooden Block(s)”,但后者则除了个别英国作曲家(如布烈顿)外,近代已经甚少再使用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