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拨子戏曲腔调。又名拨子,是徽剧中的主要腔调之—。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腔调流入安徽,与当地的声腔相结合衍变形成。
名称的来源与初期用弹拨乐器火不思伴奏有关,故称拨子;或谓当地方言“梆”、“拨”不分,“拨子”即“梆子”。它的音调高亢激越,以梆子击节,节奏鲜明,故名。有导板、回龙、原板、流水、散板等板式,宜于表达激昂的情绪。除徽剧外,京剧也大量使用。
高拨子的板式比较多,上下句落音都比较自由,唱腔格式上的约束也很少。早期上演的京剧传统剧目中,高拨子唱腔是用拨子胡琴伴奏的,以“低拉高唱”为特色,在改编整理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的排演中,根据剧情和演唱者嗓音的需要,高拨子使用了普通胡琴来伴奏,改变了“低拉高唱”的原本特色。《杨门女将》中的高拨子唱段已经不是。用拨子大胡琴伴奏,也不是低拉高唱的形式,而是用普通的西皮琴演奏拨子腔。《跑城》和《杨门女将》中的高拨子唱腔板式基本相同,都是由高拨子导板、回龙、原板、摇板、散板等板式组成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