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家族经典小提琴浪漫曲](http://y.gtimg.cn/music/photo_new/T002R180x180M000002zmdfG4exCEV_1.jpg)
“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浪漫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中文名:浪漫曲
外文名:Romance
定义: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
来源: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
浪漫曲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有作曲家常把它们流畅抒情的器乐独奏曲取名为“浪漫曲”。
例如贝多芬的小提琴独奏曲《F大调浪漫曲》和《G大调浪漫曲》、舒曼的《双簧管浪漫曲》等。
贝多芬《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作于1802至1803年间, 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充分体现出作者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本曲为2/2拍子,F大调,回旋曲形式。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
首先,主奏小提琴随着只有弦乐群的伴奏,呈示出第一主题,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贝多芬《G大调浪漫曲》
贝多芬作于1802年的《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OP.40),G大调,行板,用回旋曲式写作。
回旋曲主题由无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宽广深沉的双音旋律,乐队加以重复,此后由两个插部与主题相交替,第一插部温柔亲切,第二插部活跃欢快,每一个插部之后再现主题。
舒曼《双簧管浪漫曲》
双簧管是一种具有田园风味或牧歌风味的木管乐器,它的音质甜美纯净,音色优美带点鼻音,又非常富有表现力。双簧管的演奏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凝聚力的浪漫情感表达,在舒曼的这首曲目中,你能听到如歌般的纯粹旋律性的动听音乐。
巴达捷芙斯卡《少女的祈祷》
它以抒情的方式描绘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意境的美好。前四小节的降E大调音阶简短而明朗,宛如教堂的钟声响起,令人眼前一亮,勾画出一座高大庄严的教堂形象。紧接着的两个琶音为引子后便呈现出乐曲主题的五个变奏,温婉幽丽,色彩分明,时而欢快时而感伤,仿佛预示着少女在祈祷时内心丰富的感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