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兰泰拉是一种意大利传统舞蹈,流行于拿玻里、西西里地区,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舞步,现在则可见于南意大利以及阿根廷等地。
其舞蹈特点是双人快速的旋转,节奏急促、强烈,且舞者的腿部动作丰富多变。同时,舞者手持铃鼓,边舞边击,十分热烈。
由于该舞的独特风格,音乐家、舞蹈家们都以它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作品,如芭蕾名作《天鹅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和G.巴兰钦编导的独舞《塔兰泰拉》等。
中文名:塔兰泰拉
外文名:tarantella
特点:节奏急促、强烈
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塔兰托城一带,出现一种奇怪的传染病,是由狼蛛咬伤所致。受伤者只有疯狂地跳舞,直至全身大汗淋漓,才能排出体内毒素。塔兰泰拉之名由此而得。
在文化上,汤普森(R. Lowe Thompson)曾提出这种舞步是崇拜狄阿娜和狄俄倪索斯的秘密教会所用。康普顿(John Compton)支持了上述的看法,主张罗马当局对这些酒神崇拜的仪式进行了相当程度的镇压。约自纪元前186年起,塔兰泰拉转向地下,只有必须为遭到狼蛛咬伤的患者进行祝祷时,才会使用。
大约在18世纪,在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地区,一对夫妇或二个人在优美而优雅的特色音乐所跳的短暂、浪漫的求爱舞蹈-塔兰泰拉舞。阿普利亚阳光酷烈,土地干燥,空气热得像从火炉里喷出来的一样。当地居民生着黑发,棕色的皮肤,敏感好动,爱发脾气,正与当地酷热的天气相适应。
在意大利的塔兰图省,阿普利亚州,相传14世纪中叶当地有一种常见类型的毒蜘蛛,之后在该地区被命名为“狼蛛”,被普遍认为是有很高的毒性,人中毒后会导致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症状。被称为毒蛛病被称为“塔兰泰拉病”。R.罗维·汤普森提出,舞蹈最早是从秘密地状态下的“狄奥尼亚或狄奥尼亚教”中幸存下来的。约翰·康普顿后来向罗马参议院提出这些已经成为古老的班加西亚仪式。公元前186年,塔兰塔拉从秘密地状态下,打着以咬伤受害者进行紧急治疗的幌子重新出现。
它的起源进一步挖掘可能要追溯到15世纪西班牙的“弗拉明戈“和民俗的“斯费萨蒂亚舞蹈”之间相融合。然而,其舞蹈形式偶尔仍然是一个人舞蹈,通常模仿求偶或剑战。迷乱似乎是因为中蜘蛛毒发病,其受害者的舞蹈与城市塔兰图名字相似。
从15世纪起,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舞流行,所以也称“那不勒斯舞”
另一方面,据说是因为可以治疗“狼蛛”中毒症状,是由被一种“黑腹狼蛛”受害者的在咬伤后必须发狂似的独自跳舞;他情绪激动,可以持续跳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直到筋疲力尽方能解毒。这种病通常发生在夏季7-8月间天气最热的时候,巫术和宗教的塔兰特拉是一种独舞,据说可以通过汗水治疗由于收获季节因蜘蛛咬伤而引起的妄想和身体扭曲。病人不管是正在睡梦中还是醒着,都会突然感到像被蜜蜂蜇了似地一下子跳起来。他们冲到屋外,跑到街上,在集市上疯狂地跳起舞来。这时,其它被咬的人和从前被咬过的人也加入了舞蹈的人群。所有年龄、不同性别、各种民族的人中都有被咬的人。这里面有5岁的孩子、94岁的老人,其中以年轻人和女性为多,后来舞蹈被应用于治疗妇女这种神经的行为的方法。
据17世纪亲眼见过这种怪病的两位意大利医生和一位长老记载,这些毒蜘蛛的受害者跳舞时常常聚在一起,有时他们的幻觉使他们穿起华美的衣裳和最奇特的贴身衣服,戴着项链以及诸如此类的装饰品。他们大都喜欢鲜艳夺目的红色、绿色和黄色,最不能忍受黑色,一看见黑色就要发出叫喊,看见穿黑衣服的人就要动手,呵斥他们走开。几乎所有患者跳舞时手里都要挥动一块红布,有的把藤枝和芦苇扔进水里,要不就把它们绕在脸上和脖子上。他们大量饮酒,引吭放歌,有的拿着剑,形同剑客,有的用鞭子互相抽打,更有甚者,他们在地上挖洞,像猪一样地在泥里打滚。
人们认为,要治好这种怪病,音乐和舞蹈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一旦音乐停止了,病人就会在1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在17世纪的阿普利亚,乐师通常会随叫随到。
这些病人一般要跳舞4-6天,极个别的要跳两星期甚至一年。通常,他们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一直不停地跳到上午11点。有时他们也停一下,但不是因为疲乏,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乐器走了调,直到乐器找到了原来的调,舞蹈才继续下去。中午,他们停下来,躺在床上尽情出汗,然后擦干身体,喝一点儿肉汤。大约下午1-2点,舞乐又开始了,一直跳到晚上。这样一连数日,病人精疲力竭了,病也就暂时治好了。
也有些人根本没病,也假装成病人,加入舞蹈的人群。这些人大多是恋爱中的女子和单身汉。有时人们戏谑地把这种舞蹈活动称为“女人的小狂欢节。”
到了18世纪,“塔兰泰拉病”似乎消失了,当地的蜘蛛也丧失了毒性。这种病像神话一样地消失了。不过,这种怪病的确存在过至少一个世纪之久,并且危害过许多人。
当时有位叫费迪南德的医生认为:根据一些人的说法,“塔兰泰拉病”纯属虚构,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穷人,特别是穷苦妇女有钱给乐师。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排遣痛苦,是得了某种抑郁疯狂症。
这位医生还解释说:阿普利亚曾是希腊的殖民地,古希腊传统一直很强大。当地人一直信奉毕达哥拉斯和阿齐塔斯的学说,喜欢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同时还崇拜希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谷神得墨忒耳。在祭祀这些神的仪式上,人们也身穿色彩鲜艳的服装,随着音乐狂舞。这与塔兰泰拉舞极为相似。
基督教传入阿普利亚很晚,受到当地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希腊传统的对抗。
中世纪时,教堂代替了神庙,人们跳舞被视为犯罪,直到有一天——确切日期不得而知,但肯定是中世纪的某一天——舞蹈的意义改变了。
旧式的祭神舞蹈以疾病的形式出现,音乐、舞蹈、狂放的举止才得以合法存在。人们跳舞不再是犯罪,人们成了毒蜘蛛的受害者。
对“塔兰泰拉病”的根源的种种推测都缺乏充足的证据。那么,这种病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医学家、音乐家和文化史专家的兴趣。
舞蹈起源于普利亚地区,并传播到西西里岛王国。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是一对情侣所跳,其伴奏音乐表现出来“节奏,旋律,手势和歌曲伴奏并相当地独特”使得更加的欢乐。
这种舞蹈,热情奔放,节奏急促、强烈,腿部动作丰富多变,身躯的运动也比较激烈。舞者手持铃鼓,边舞边拍打,以加强节奏,手臂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量都有一定,头不常使用,因为舞者可能要唱歌。舞者互相靠紧着跳,但不接触到,这是拉丁国家的舞蹈特色。义大利人在表现他们动作方式上是较自由,简单的。意大利人喜爱鲜艳多变的服饰。在北部地区,男女都爱用花来装饰在帽子上或头上,围裙是桃红或暗蓝色,裙子则是灰色或桃红色。在南部靠近海边的地方,衣服是蓝色的。在中南部地区,头饰-花圈如果是丝色的表示求婚,红色则代表已婚在铃鼓舞的。服饰上,女子穿着多层衬裙,黑短靴,上身是黑色的。男子着红色长裤上,上面有金色或银色的扣子,背心上也是。
它的音乐特别为特色,特性跟古曲舞曲库朗和基格似,类似“永动曲”一气呵成的这种舞曲体裁,为19世纪中叶的音乐艺术创作中常用。
舞曲节拍通常是6/8拍(有时18/8拍或4/4拍)伴随着曼陀林,吉他,手风琴和手鼓演奏。长笛,小提琴,小号和单簧管也被使用。以三连音构成的节奏贯穿全曲,速度较快,临结束时逐渐加快,情绪热烈。许多作曲家如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弗朗茨•李斯特、威廉•劳埃德•韦伯、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等都曾以这种体裁写成很辉煌、奔放的器乐曲。
由于这种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音乐家和舞蹈家们都曾经以它为素材创作出不少作品,如马里乌斯•佩蒂帕芭蕾舞剧《天鹅湖》第 3幕中的“那不勒斯舞” 列弗•伊凡洛维奇•伊万洛夫《胡桃夹子》第 2幕中的“双人舞”;乔治•巴兰钦编导的独舞《塔兰泰拉》,于1964年1月7日在纽约市音乐戏剧中心上演,他是根据路易斯·莫罗·戈特沙尔克作曲的“大塔兰泰拉舞曲”,赫舍·卡伊改编和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