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兴曲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之初,是一种音乐格调具有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但并不是真正即兴创作出来的作品。即兴是指创作动因的偶发性而言,类似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偶成”。《幻想即兴曲》是这一体裁的典范作品。所谓即兴创作,就是不预先把谱子写出来,而是在乐器上一面创作一面演奏。
在形式上,即兴曲并不象幻想曲那样自由,常常采用变奏曲、三段式、复三段式等规范化的形式。舒柏特写过八首钢琴即兴曲,大都采用复三段式的形式;但音乐挥洒自如,并不受形式的束缚,好象是水到渠成,自然地流注出来的。
中文名:即兴曲
外文名:impromptu
特点:旋律抒情、大多数以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所写
代表人物:舒伯特、肖邦
即兴曲产生于19世纪初,在沃奇谢克和马施内的钢琴曲中得以成行。
沃奇谢克为捷克作曲家,他的创作体现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他的钢琴曲给予舒伯特的钢琴创作和斯美塔那的早期作品以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即兴曲。1820年,沃奇谢克创作过一本《即兴曲集》,舒伯特就把这位捷克作曲家的2即兴曲作为自己创作即兴曲和音乐瞬间的楷模;其影响还体现在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
马施内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学生,其也作有早期的即兴曲,即为钢琴作的即兴曲(Op.22和Op.23)和3首室内即兴曲(为钢琴和小提琴作,包括悲歌、浪漫曲、谐谑曲,Op.159)。
在欧洲浪漫乐派时期,即兴曲是指具有即席创作性质的乐曲,作曲家将偶尔获得的乐思即兴弹奏,通过各种演奏技巧的展示,是其不断发展变化,最终成为一首独具匠心的乐曲。真正把即兴曲这一体裁提高到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是舒伯特和肖邦。
舒伯特写有8首即兴曲,其中Op.90和Op.142各四首,作于1827年。肖邦写有4首即兴曲,其中Op.29作于1837年;Op.36作于1839年;Op.51作于1824年;Op.66作于1834年,末首为即兴曲。
舒伯特与肖邦的即兴曲体现了他们创作上的总体风格。舒伯特的即兴曲较多地表现为抒情的特点,如同他的真挚纯朴的歌曲。肖邦的即兴曲写于他创作的成熟时期,虽然都采用三部曲式,性格却较为多样化,与他的叙事曲和夜曲一样,将乐思的自由与形式的严密很好地结合起来,表现了多方面的形象。
致力于即兴曲体裁的作曲家还有:舒曼、德沃夏克、福雷、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科夫斯基、里亚朵夫与斯克里亚宾等。此外,爵士乐、摇滚等乐队都有即兴演出的传统。
即兴曲具有篇幅短小、结构完整、形式自由简洁、旋律抒情的特点,大多为钢琴独奏曲。其作品结构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即兴曲是用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的;但又挥洒自如,并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
此外,即兴曲常与其他体裁相结合,如肖邦的幻想即兴曲以及李斯特的圆舞曲即兴曲。
在即兴创作和演奏方面,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都有精湛的即兴演奏才能,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只留下他们写出的作品,许多精彩的即兴演奏如同昙花一现,无法让后人知晓。
1.沃奇谢克《即兴曲集》(1820年)
2.马施内《Op.22与Op.23》
3.舒伯特《Op.90(D899)与Op.142(D935)》(创作于1827年)
4.肖邦《降A大调即兴曲》《升F大调即兴曲》《降G大调即兴曲》《升c小调即兴曲》(创作于18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