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幕剧是戏剧作品的一种形式,全剧情节在一幕内完成。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
“独幕剧”这个术语,据说是20世纪初从日本挪用过来的。而日本的这个称呼,又是根据英文one-act play来的,它的本意是“一次动作的戏”,因此,把它译为“独幕剧”并不确切。但是,这个词已约定俗成并沿用至今。 独幕剧也随着戏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戏剧理论界认为独幕剧大约产生于17世纪,当时叫它为小戏,一般在大戏开始之前演出,目的是为了照顾那些迟到的观众。如法国莫里哀于1668年前后创作的《逼婚》。而现代意义上的独幕剧,是伴随着19世纪末西方戏剧史上名噪一时的“小剧场运动”而诞生的一种戏剧体裁。
独幕剧剧情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我们通常称为独幕剧,它可以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独幕剧是一种集中地描写突变的舞台艺术。独幕剧要求一种特别的、比起多幕剧来更为严谨、凝练的集中。 从时间长短上对独幕剧并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可长可短。最长的独幕剧无从考证,但最短的独幕剧却有例证。20世纪初,未来派剧作家康纪罗写的独幕剧《只有一条狗》,全剧只有30个字。
《可笑的女才子》、《逼婚》、《骑马下海人》、《父归》、《月出》、《等待戈多》、《名优之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