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文名:花儿
别名:少年
分类: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流行区域:甘肃省、宁夏、甘南、岷县等地区
非遗级别:国家级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当地人称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发源
花儿发源于甘肃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俗称干花儿)。河州花儿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徵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多唱山花儿。山花儿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
曲调
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虽然大部分花儿的内容与爱情有关,但在歌颂纯真的爱和控诉封建礼教及社会丑恶现象给恋人造成生死苦难的同时,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语言朴实、鲜明,比兴借喻优美,有比较高的文学欣赏和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花儿的演唱形式已发展到花儿歌舞剧。
据统计,河湟地区有上百种曲调,不同的曲调有着不同的“令”。
按流行地区分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宁令”等;
按照花儿的衬词又分为“白牡丹令”、“尕马尔令”、“花花尕妹令”、“好花儿令”、“溜溜儿山令”、“杨柳儿姐令”、“水红花令”、“咿呀咿令”等。
花儿会
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西宁凤凰山花儿会多于农历四月八举行,届时艳阳高照,满目青山,歌手们携情侣,带酒食,三五成群,边饮美酒边赛歌,歌声传遍四野,气氛热烈至极。
民和县峡门花儿会历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阳节在满山遍布眼眼清泉的乱泉滩举行。人们头戴杨柳帽,手提节日饭,痛饮清泉水,放声唱花儿,别是一番情趣。
乐都县瞿昙寺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四至十六日举办,十五日是高峰。歌手们一边领略瞿昙寺胜景,一边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动,歌声格外动听。
五峰山花儿会于农历六月六日在素有“风景胜地”之称的五峰山澄花泉边举行。
大通县六月六的老爷山花儿会则又以演唱源于藏族的“长寿令儿”的花儿见长,这里峰回路转,林木葱茏,悠悠白云上飘荡着声声花儿,一片诗情画意。
屈吴山花儿会就是西北地区非常著名的花儿会之一。每年四月初八,靖远、会宁、海源等地的男女老少都要倾巢出动,到屈吴山去踏青,赶庙会,青年男女还要对花儿。不过和大多数地方的花儿有所不同的是,屈吴山花儿会不用自己背干粮,那儿的寺庙免费供应大家吃喝,所以附近村庄的妇女每年都要到屈吴山去帮忙做饭。此外,丹麻花儿会在农历六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
甘肃岷县的“二郎山花儿会”是“洮岷花儿”的主会场。每年农历五月十七,全县的花儿歌手聚集于城中二郎山参加文化部门组织的“花儿歌手大奖赛”,与会人群每年都在十万人以上。县内农历五六月份的“花儿会”就多达二十处以上。
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儿会,不仅风情各异,而且都和特别美丽而动听的传说、独特的习俗连结在一起。欲知花儿事,想观花儿情,还是亲临其境上采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