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哈哈腔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72
著名演员:裘印昌、刘宗发
代表剧目:《王小打鸟》《三拜花堂》《双灯记》
乐器:哈哈腔乐器以“拙笙、巧弦、浪荡笛”三大件为主,西路的笛子尤其突出,富于民间吹打乐的特点。其最富特色的托腔手法,是吸收民间吹歌艺术的音型化伴奏,俗称“小抬杠”。
表演:哈哈腔表演手段丰富,既能表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亦能表演俚俗纷争的故事,各行当都有着自己的表演特点。如:文小生儒气十足,文雅潇洒,相貌端庄,而武小生却是英俊威武、年少气盛。穷生则弓身、抱肩,步履趔趄,一副可怜相。再比如同是旦角,青衣的表演沉稳庄重,行不露足,笑不露齿;花旦的表演则动作轻快,手脚利落,机灵活泼,性格外向,喜怒形于色。哈哈腔的服装和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相同。
哈哈腔的表演朴实,以唱见长,叙述性、说唱性较强。开始主要演明物生活戏, 如《小年过》、《检姓》等,以后连步能演明较大型历史故事戏。
曲牌:哈哈腔的曲牌,约有百余支,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气氛、伴奏人物动作,多是从京剧、河北梆子和冀鲁民间音乐吸取来的。打击乐器,原曾用高腔锣鼓,后改用河北梆子锣鼓。
行当:哈哈腔的行当分生、旦、净、丑四个门类,各门类均有系统的表现程式。
唱腔:哈哈腔唱腔属于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拨子和哭板等,流水板是核心板式。哈哈腔各行当唱腔大体相同,分男腔、女腔两种,男女同调,唯旋律稍有区别。哈哈腔用清苑方言演唱,唱词系七字、十字的上下句式。其上下句尾音均落“1”音,上句落于眼上,下旬落于板上。
唱词:腔的唱词是7字、10字的上下句式。上句唱腔通常是板上起唱,尾字落在眼上的“1”音;下句一般也是板上起,尾字却必须落在板上的“1”音。由于上下句尾音均为“1”,因此上句落眼,下句落板,是区分上下句的主要标志。各种板式相交,以流水音板在戏中使用最多,所以流水音板是哈哈腔的核心板式。
哈哈腔传统剧目有一百余种,以喜剧风格见长,代表性剧目有《王小打鸟》《三拜花堂》《双灯记》《李香莲卖画》《金锁记》《女中魁》《卖水》《杨二舍化缘》《唐知县审诰命》等,另外还有《小过年》《拴娃娃》《摔纺车》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以及《全忠孝》《乌玉带》等从梆子移植的大戏。
哈哈腔积淀了中国戏曲和清苑文化许多历史层面的艺术创造,凝聚了历代艺人和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清苑社会的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近代清苑社会的人文精神、艺术品格、生存状态和社会风貌,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由于造诣较深的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哈哈腔处于濒危境地,急需弘扬和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北省清苑县建有专业的哈哈腔剧团,在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及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青县哈哈腔戏剧协会获得“哈哈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