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泽,1936年5月2日出生于韩国全罗南道长兴县,韩国导演,编剧。
1962年,因处女作《再见了豆满江》成名,后以古装、战争、武打等商业电影为主。1973年,拍摄影片《杂草》,风格趋于古朴和沧然。1981年,凭借《曼陀罗》入围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1987年,凭借《种女》再次入围第4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93年,拍摄歌舞片《悲歌一曲》。1994年,凭借战争片《太白山脉》获得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2000年,凭借爱情片《春香传》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韩国电影。2002年,凭借《醉画仙》获得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2004年,凭借动作片 《下流人生》获得61届威尼斯金狮奖提名。2005年,在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成为首位获得名誉金熊奖的亚洲人。 2007年,拍摄第100部作品《千年鹤》。
2014年,执导影片《花葬》。同年,担任韩国仁川亚运会导演。
2016年10月24日,由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第36届影评奖,获奖结果公布,林权泽导演获得电影人功劳奖。
中文名:林权泽
外文名:임권택、Kwon-taek Im
国籍:韩国
出生日期:1936年5月2日
职业:导演、编剧
1962年,林权泽拍摄了处女作《再见了豆满江》,整个60年代,共拍摄了31部电影,以古装、战争、武打等商业电影为主。
1973年,拍摄影片《杂草》,风格趋于古朴和沧然。
1981年,执导《曼陀罗》,入围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1987年,执导《种女》,入围第4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3年,拍摄歌舞片《悲歌一曲》,该影片改编自李清俊的短篇小说《仙鹤洞旅人》,讲述了浪迹民间的“潘索里(清唱)”艺人的坎坷一生。
1994年,拍摄战争片《太白山脉》,获得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1998年,在韩国的“光头运动”中,62岁的林权泽身先士卒,剃发明志。
2000年,执导爱情片《春香传》,该作品以韩国传统的说唱艺术“潘索里(清唱)”贯穿,同时采用了戏中戏的表现形式,是韩国电影第一次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
2002年,执导影片《醉画仙》,借助张承业落魄坎坷但是却顽强奋进的一生,表达了他自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追寻,该影片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4年,拍摄动作片 《下流人生》,电影讲的是黑帮社会上的纷争,获得61届威尼斯金狮奖提名。
2005年,在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成为首位获得名誉金熊奖的亚洲人。
2007年,拍摄第100部作品《千年鹤》,由赵宰贤和吴贞海出演。该影片根据作家李清俊的《仙鹤洞旅人》改编而成的,林权泽第一次正式的描述一部爱情故事,借助声音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思念。
2009年,林权泽执导第101部影片《拉升月亮》,首次采用数字摄影制作,由姜受延和朴重勋担任主角,该影片展现复原全州汉纸的过程。
2014年,林权泽执导第102部作品《花葬》,由安圣基主演,该片改编自金勋作家的同名小说。同年,担任韩国仁川亚运会导演。
年代
|
名称
|
职务
|
---|---|---|
2013
|
花葬
|
导演
|
2011
|
汲取月光
|
导演;编剧
|
2007
|
千年鹤
|
导演;编剧
|
2004
|
下流人生
|
导演;编剧
|
2002
|
醉画仙
|
导演;编剧
|
2000
|
春香传
|
导演
|
1997
|
娼
|
导演;编剧
|
1996
|
祝祭
|
导演
|
1994
|
太白山脉
|
导演
|
1993
|
悲歌一曲
|
导演
|
1992
|
将军的儿子3
|
导演
|
1991
|
开辟
|
导演
|
1991
|
将军的儿子2
|
导演
|
1990
|
将军的儿子
|
导演
|
1989
|
上升
|
导演
|
1988
|
燕山日记
|
导演
|
1987
|
种女
|
导演
|
1987
|
白痴阿达
|
导演
|
1986
|
吉牛蓬
|
导演
|
1986
|
票
|
导演
|
1984
|
怎能阻断奔腾的河流
|
导演
|
1983
|
火之女
|
导演
|
1983
|
蝴蝶怀中哭泣
|
导演
|
1983
|
雾中乡景
|
导演
|
1982
|
阿本科的绿色贝雷帽
|
导演
|
1982
|
被污染的孩子们
|
导演
|
1982
|
悲伤的泪水
|
导演
|
1981
|
曼陀罗
|
导演
|
1980
|
福夫人
|
导演
|
1980
|
没有旗帜的旗手
|
导演
|
1980
|
歪鼻子
|
导演
|
1979
|
神弓
|
导演
|
1979
|
明日复明日
|
导演
|
1979
|
波光中的母亲
|
导演
|
1979
|
族谱
|
导演
|
1978
|
常绿树
|
导演
|
1978
|
既近又远的路
|
导演
|
1977
|
壬辰乱和桂月香
|
导演
|
1977
|
善妇玉礼
|
导演
|
1976
|
妻子
|
导演
|
1976
|
赤脚雪路
|
导演
|
1976
|
往十里
|
导演
|
1976
|
奔腾的洛东江
|
导演
|
1975
|
莲花2
|
导演
|
1975
|
为什么成这样
|
导演
|
1975
|
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
导演
|
1974
|
证言
|
导演
|
1974
|
莲花
|
导演
|
1974
|
娇妻进行曲
|
导演
|
1974
|
告别眼泪
|
导演
|
1973
|
杂草
|
导演
|
1972
|
后妈
|
导演
|
1972
|
明洞残酷史
|
导演
|
1972
|
明洞三国志
|
导演
|
1972
|
归来者与离去者
|
导演
|
1972
|
三国大侠
|
导演
|
1971
|
恨街雪落
|
导演
|
1971
|
复仇的两个驼子
|
导演
|
1971
|
三十年的较量
|
导演
|
1971
|
别再折磨我
|
导演
|
1970
|
抓住那个女人
|
导演
|
1970
|
港都夜雨
|
导演
|
1970
|
沾满露珠的百日红
|
导演
|
1970
|
飞剑
|
导演编剧
|
1970
|
长长睫毛的女子
|
导演
|
1970
|
月下神剑
|
导演、编剧
|
1970
|
夜车来客
|
导演、编剧
|
1969
|
荒野之鹰
|
导演
|
1969
|
雨落顾母岭
|
导演
|
1969
|
有劳
|
导演
|
1969
|
雷霆剑闪电刀
|
导演
|
1969
|
满月夜复仇
|
导演
|
1969
|
亡命上海滩
|
导演
|
1968
|
风一样的男子
|
导演
|
1968
|
妖花张禧嫔
|
导演
|
1968
|
梦女
|
导演
|
1968
|
海边归来
|
导演
|
1967
|
风云剑客
|
导演
|
1967
|
青纱草笼
|
导演
|
1967
|
望乡千里
|
导演
|
1966
|
感动法官的玉儿
|
导演
|
1966
|
战争和女教师
|
导演
|
1966
|
李尼利娘子
|
导演
|
1966
|
唯我独尊
|
导演
|
1965
|
雨中凋谢
|
导演
|
1965
|
王与奴仆
|
导演
|
1964
|
欲望的后果
|
导演
|
1964
|
十姐妹先生
|
导演
|
1964
|
迟到常客
|
导演
|
1964
|
荣和嬷嬷
|
导演
|
1964
|
十年势道
|
导演
|
1963
|
申闻鼓
|
导演
|
1963
|
望夫石
|
导演
|
1963
|
断肠录
|
导演
|
1963
|
男人不吃香
|
导演
|
1962
|
再见了豆满江
|
导演
|
1962
|
战争和老人
|
导演
|
林权泽的作品注重构图,画面优美而严谨,深受中国传统国画的影响,叙事工整浑朴,具有韩国电影少见的建筑美学。人物大都具有传统美德和泛意义上的古典情怀。多表现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当代韩国正在流逝的民风民情。少而精的台词及优美的配乐。(中赢网评)
林权泽始终以研究韩国人的原形与韩国文化的本质为己任,时刻充盈着人本主义思想。和阿莫多瓦一样,林权泽也是一位对女性充满同情和关爱的导演。女性和母爱是其影片的重要元素。而对女性的悲悯态度更进一步折射出他人文主义的思想,他以历史的反思和自我的追问不断深入着对人性的理解,并据此来观照韩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林权泽的影片往往以人物为中心铺设情节,由早期较为典型的好莱坞情节剧封闭叙事模式逐渐转向节制戏剧冲突、情节松散的叙事。作为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他相对重视电影的教化功能,这也使其有别于新一代韩国电影人。林权泽电影风格带有强烈视觉感以及丰富的感性智慧,作品呈现风格、类型多元的繁荣局面 。(网易娱乐评)
林权泽作为韩国影史上的教父级人物,同时也是韩国影史上拍片数量最多的导演,也是韩国电影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块活化石。(网易娱乐评)
林权泽是韩国电影史上的教父级人物,同时也是韩国影史上拍片数量最多的导演,林权泽更是韩国传统电影硕果仅存的一根标竿。他在90年代以后的电影,也努力将韩国的风物杂谈向世界推而广之为首任。手法虽越发老到沉郁,却于自觉不自觉之间,疏远了韩国人难以排遣的历史悲情和民族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