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调唱名法,是一种由法国和意大利记谱法发展而来的记谱方式,其特点在于能简化读谱的程序。用唱名do,re,mi,fa,sol,la,ti等表示与一主音关联的音阶中的7个音阶。这种记谱法还使用与标点符号相似的符号来表示音符的长度。
无论在任何大调中,它的第一级音都唱作Do,第二级都唱作Re,第三级都唱作Mi,以此类推。首调唱名法使每个音级位置在其调性中相对固定,进而形成一种典型而又稳定的感觉,使人能够长时间地记忆下来,变为对音乐的感知,促进音乐思维的形成。其唱名与一定的调式结构相联系,调式感明显,相对音高的感觉容易被掌握,易于音乐学习者的接受。
这种唱法是基于调式的唱法,它把大调式的主音(Ⅰ级音)唱做do,其它依次唱做re、mi、fa、sol、la、si,它把小调式的主音(Ⅰ级音)唱做la,其它依次唱做si、do、re、mi、fa、sol。这样,只有C大调和a小调,唱名和音名的对应关系是一样的,别的调性就都不一样了。比如,G大调,就把G唱做do,A唱做re,B唱做mi……。g小调,又把G唱做la,A唱做si,降B唱做do…… 因为这种唱法,唱名和音名的对应关系是不固定的,唱名和琴上各音的对应关系也是不固定的,每一个音名,在不同的调里其唱名也随之不同了,当你在谱上看到一个音(比如G),你必须明确是什么调,如果是F大调,它就得唱做re,如果是c小调,它就得唱做mi……每见到一个音,都要经过“换算”才能唱出它的唱名来,然后再考虑它在琴上的位置,所以,学乐器一般不用这种唱法,而对视唱练耳训练、唱一些简单的歌曲等还是很便利的,因为这种唱法对于感受曲子旋律的调式特点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