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 -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主要内容
关汉卿杂剧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窦娥冤》,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反映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社会黑暗。作品写了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第二类婚姻爱情剧,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如《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等。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救风尘》写妓女宋引章与穷秀才安秀实相恋,后贪图财物嫁给富商周舍,结果被朝打暮骂,受尽苦楚。妓女赵盼儿假意要嫁给周舍,设计救出了宋引章。宋引章嫁给安秀实。作品同情社会底层的妓女和儒生,揭露了官商的虚伪残暴。
第三类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如《单刀会》《西蜀梦》。以《单刀会》的成就最为突出,取材于《三国志·鲁肃传》,写吴国名臣鲁肃为了索取荆州,设宴邀请关羽,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关汉卿的这些历史剧来源于史传,但又超越史传。他创作的立足点不在于再现历史的真实,而是借历史题材融进大量的现实内容,着重体现历史剧创作的时代精神和戏剧文字的基本特征,这便是关汉卿的历史剧的精华所在。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以农民阶级的立场来批判封建统治者,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某些剧作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如《陈母教子》;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艺术特色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1.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2.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的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观众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3.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
关剧语言的本色风格表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汉卿散曲,今存约49首(一说57首),描绘都市的繁华与艺人的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主要内容
1. 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二散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烟辏集,勾栏瓦舍星罗棋布,艺伎伶人大显身手。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2. 关汉卿描绘男女离愁别绪的散曲,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
3. 自写身世、抒发胸怀抱负。〔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南吕一枝花】等,描写了一个勾栏艺术家的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艺术特色
关汉卿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曲的本色;喜用白描手法,善于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
|
2.丙吉教子立宣帝
|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
4.太常公主认先皇
|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
6.荒坟梅竹鬼团圆
|
7.风月状元三负心
|
8.没兴风雪瘸马记
|
9.金银交钞三告状
|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
11.升仙桥相如题柱
|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
26.隋炀帝牵龙舟
|
27.风雪狄梁公
|
28.屈勘宣华妃
|
29.月落江梅怨
|
30.管宁割席
|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
32.孙康映雪
|
33.唐明皇哭香囊
|
34.唐太宗哭魏徵
|
35.武则天肉醉王皇后
|
36.翠华妃对玉钗
|
37.汉元帝哭昭君
|
38.刘夫人救哑子
|
39.刘盼盼闹衡州
|
40.吕无双铜瓦记
|
41.风流孔目春衫记
|
42.萱草堂玉簪记
|
43.楚云公主酹江月
|
44.鲁元公主三噉赦
|
45.醉娘子三撇嵌
|
备注: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著录剧名,已佚,下同。
|
1.《闺怨佳人拜月亭》
|
2 .《闺怨佳人拜月亭》
|
3.《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4.《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
5.《望江亭中秋切鲙》
|
6.《山神庙裴度还带》
|
7.《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8.《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
9.《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10.《温太真玉镜台》
|
11.《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
12.《诈妮子调风月
|
13.《感天动地窦娥冤》
|
14.《状元堂陈母教子》
|
1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
16.《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
17.《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
18.《尉迟恭单鞭夺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