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格奥尔格·施特劳斯(德语: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德国作曲家、指挥家。
他与以写圆舞曲著称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完全没有关系,一般都以全名理查德·施特劳斯(R. Strauss)称呼,以与该家族的众多成员相区分。
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法国号演奏家弗朗茨·施特劳斯,从小就受到父亲的音乐教导,八岁的时候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的教导非常注重古典主义,但理查德·施特劳斯本身的音乐最后却成为后期浪漫派,以及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特点,在其创作生涯的极盛期被认识为晚期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晚期的作品开始流露出一定的现代派倾向,如调性的瓦解等等。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和指挥偏好都表现出他对于德意志古典音乐传统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他深受莫扎特和瓦格纳等人的影响(后者几乎影响了理查德·施特劳斯那个时代所有的作曲)。理查德·施特劳斯具有极其卓越的对位写作才能,几乎所有作品的织体都非常复杂。 理查德·施特劳斯在1933年曾担任纳粹德国的国家音乐局总监(事前未与他本人协商),后来因为在犹太籍音乐家与纳粹当局意见不合,遂于1935年辞职;战后则受到审查,直到1948年才由政府正式澄清。事实上,他由于创作涉及恋父情结话题的《埃莱克特拉》,与犹太作家茨威格合作《沉默的女人》,以及儿媳是犹太人等原因,一直受到纳粹政府的监视。 他还是美国电影《飘》配乐作曲家马克斯·史坦纳的教父和老师。
外文名:Richard Georg Strauss
中文名:理查德·格奥尔格·施特劳斯
国籍:德国
出生地:巴伐利亚王国慕尼黑
出生日期:1864年6月11日
逝世日期:1949年9月8日
职业:作曲家、指挥家
知名作品:交响诗《唐璜》《死与净化》《蒂尔恶作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堂吉诃德》《英雄生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家庭交响曲》,歌剧《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阿拉贝拉》《没有影子的女人》《随想曲》,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20世纪
擅长类型:交响诗,歌剧,艺术歌曲
像早期的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年少的理查德是一个神童。理查德·施特劳斯在4岁时就开始学习弹钢琴,6岁时曾写过一支波尔卡舞曲,8岁时开始学小提琴。当他进中学时,上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课,即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十六岁时,理查德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又写了一个节日序曲,使他的老师和同班同学很惊奇。当一个著名的指挥演出理查德的第一交响曲,使他在音乐界扬名时,他才18岁。
起初,理查德只关心较老的古典音乐形式,只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作为自己的模范。后来他同一个仿效浪漫派音乐的音乐家交上了朋友,通过他,理查德开始懂得和热爱李斯特,他运用音乐家们从来也没敢使用的方法,利用一些音乐主题和一个巨大的管弦乐团的所有乐器写了一些浪漫派音乐和音诗。
除了作为一个作曲家之外,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是一个大指挥家。从22岁起,到26岁止,他领导了慕尼黑宫廷剧院的管弦乐队,然后,他又被委任为魏玛的指挥。在这个被巴赫、歌德、李斯特的灵魂所萦绕着的古老市镇里,理查德创作了他那些伟大的交响诗。他像李斯特曾做过的那样,在音乐中表达了各种思想和诗。在此之后,理查德更进一步,甚至将此于用交响诗——把故事变成音乐。
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从他的作品目录中就可看出,除了他在年轻时写作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等无标题音乐之外,大部都是作为标题音乐的交响诗和歌剧作品及其它声乐曲。
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他的交响诗从内容上看分为哲理性交响诗和叙事性交响诗两类,前者以《死与净化》(Tod und Verklaerung)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最为有名,后者以《唐·璜》(Don Juan)和《唐吉诃德》(Don Quixote)最为有名。
1900年后他将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了歌剧上。前两部歌剧《贡特拉姆》(Guntram)和《火荒》(Feuersnot)有明显的瓦格纳的影子,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三部歌剧《莎乐美》(Salome)因在故事情节上骇人听闻,而引起争议,但仍取得巨大的成功,当时的德国皇帝在接见施特劳斯时对他说:创作这样的歌剧对他没有好处,施特劳斯回答:至少他用创作这部歌剧的收入买了一栋乡间别墅。
第四部歌剧《埃莱克特拉》(Elektra)则在音乐上骇人听闻,而再次引起争议。
第五部歌剧《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音乐优美动人,但是在音乐品论界引起不小的争论,有评论家称施特劳斯摆脱了恶作剧的作风,回归到正常的音乐中;又有品论家指责施特劳斯才智耗尽,只能靠优美旋律来吸引听众,全然丧失了以前的创新精神。随后的歌剧创作,施特劳斯继续《玫瑰骑士》的成功经验。
其后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几部使用古希腊神话题材抒写20世纪现代人情感的歌剧,包括《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埃及的海伦》(Die Aegyptische Helena)、《达芙妮》(Daphne)、《达奈的爱情》(Die Liebe der Danae)和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Capriccio,1942)。
1944年至1945年创作为23件独奏弦乐器的《变形》,据战后理查德·施特劳斯说,是有感于德国各地的歌剧院遭到战争破坏,特别是在得知魏玛的歌德故居和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毁于战火(后者毁于德累斯顿轰炸)之后,精神一度错乱,事后回忆那段时间而获得灵感写作的。
1947年至1948年写出最后的杰作,女高音和管弦乐的《最后四首歌》。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交响诗
意大利之旅 Aus Italien(1886)Op.16
唐璜Don Juan(1889)Op.20
马克白Macbeth(1888〜1890)Op.23
死与净化Tod und Verklärung(1891)Op.24
蒂尔恶作剧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1895)Op.28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96)Op.30
唐吉轲德Don Quixote(1898)Op.35
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1899)Op.40
家庭交响曲 Symphonia domestica(1904)Op.53
阿尔卑斯交响曲Eine Alpensinfonie(1915)Op.64
管弦乐作品
d小调滑稽曲,钢琴和乐队(1890)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82)
两首钢琴协奏曲
两首法国号协奏曲
献给日本皇纪二千六百年之祭典祝贺曲(1940)
D大调为双簧管与小管弦乐团的协奏曲(1945)
单簧管与低音管的双协奏曲
《玫瑰骑士》的电影配乐(1925)
以23件弦乐器演奏之《变形》(Metamorphosen)(1944〜1945)
节日音乐,军乐曲,组曲
器乐作品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Op.18
歌剧
贡特拉姆Guntram(1894)
火荒Feuersnot(1901)
莎乐美Salome(1905)
厄勒克特拉Elektra(1909)
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1911)
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1912/16)
没有影子的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1919)
间奏曲Intermezzo(1924)
埃及的海伦Die ägyptische Helena(1933)
阿拉贝拉Arabella(1933)
沉默的女人Die schweigsame Frau(1935)
和平之日Friedenstag(1938)
达佛涅Daphne(1938)
达奈的爱情Die Liebe der Danae(1940)
随想曲Capriccio(1942)
歌曲
最后四首歌 Vier Letzte Lieder(1948)
春天 Fruehling(Hesse)
九月 September(Hesse)
入睡 Beim Schlafengehen(Hesse)
薄暮时分 Im Abendrot(Eichendor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