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吟诗人》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三大杰作之一,1853年1月首演于罗马阿波罗剧院。在曲折复杂的剧情中,人物情感和矛盾冲突,充满了戏剧性的音乐,使该剧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
15世纪,西班牙封建领主残酷迫害吉普赛人,卢纳伯爵之父曾将一个吉普赛女人当作女巫烧死。吉普赛女人的女儿阿苏茜娜为报母仇将卢纳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盗去。多年后,卢纳伯爵热恋着皇室女官莱奥诺拉,但莱奥诺拉却深深爱着游吟诗人曼里科。在卢纳伯爵与曼里科的决斗中,曼里科虽获胜却负了伤,幸被母亲阿苏茜娜救回。就在曼里科和莱奥诺拉准备举行婚礼时,卢纳伯爵抓走了阿苏茜娜,并声称要烧死她。曼里科为救母被捕,莱奥诺拉以献身给卢纳伯爵为代价,使曼里科得以被释放。但她为保清白,服下毒药死在曼里科怀中。卢纳伯爵盛怒中下令将曼里科处死,目睹行刑结束的阿苏茜娜告诉卢纳伯爵,被处死的曼里科正是他的亲弟弟,她终于为母亲报了仇。
《游吟诗人》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三大杰作之一,1853年1月19日首演于罗马阿波罗剧院。曲折复杂的剧情,强烈的人物情感和矛盾冲突,极富表现力和充满戏剧性的音乐,使该剧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剧中“铁砧大合唱”、咏叹调“柴堆上火焰熊熊”、“她的微笑胜过星光”等更被列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歌剧的经典唱段。
鲁纳伯爵 男中音
莱奥诺拉 女伯爵 女高音
阿苏茜娜 吉普赛女人 女低音
曼里科 游吟诗人,伯爵弟弟 男高音
费南多 鲁纳卫队队长 男低音
伊内斯 女伯爵之友 女高音
路易斯 曼里科的军士 男高音
吉普赛人、修女、士兵、狱吏等多人。
故事发生于15世纪,地点在比斯卡亚与阿拉贡两地方。
序奏很快的快板,E大调、4/4拍子
像暗示着悲剧性的命运,在定音鼓和大鼓的三次渐强奏后,出现猛烈的管弦乐总奏。不久传来朦胧的法国号信号曲,在第二次信号曲后幕启。
这部作品的四幕,威尔弟都加了标题,分别为:第1幕,决斗;第2幕,吉普赛人;第3幕,吉普赛人之子;第4幕,处刑
第一幕
第一景:阿利亚菲里亚伯爵宫廷中的走廊台上所见
鲁纳伯爵王宫门口的夜景,一边通往鲁纳伯爵的寝室,门前聚集着鲁纳的卫队队长费南多与士兵们,大家都在等候伯爵出来。因为每日夜半伯爵会来到这里,听一位不知其名的骑士、游吟诗人的唱歌。因守护的士兵感到无聊而打瞌睡,费南多便向他们讲述伯爵幼时的经历。他用玛祖卡调子唱出的《黑暗与恐怖》,音律和谐之中还带有凶狠的音调,特别生色,是一首难得的男低音咏叹调。原来鲁纳伯爵的父亲有两个孩子,健康活泼,十分可爱,父亲特别庞爱小儿子嘉西亚。有一天的上午,如同鬼影的吉普赛老妇人出现在摇篮旁边,使嘉西亚吃惊的大哭。在保姆呼叫之下,伯爵逮捕了吉普赛老妇,她说是为占卜嘉西亚的命运而来,于是得到释放。可是从此以后,嘉西亚却变成体弱多病的孩子,伯爵认为是吉普赛老妇施巫术所致。即命令士兵逮捕老妇并处以火刑。不幸当天晚上嘉西亚就失踪了,而且在火刑场的老妇人骨灰旁边有一具小孩尸体。原来这位吉普赛老妇有一个女儿,因此大家认为吉普赛老妇的女儿一定是将伯爵的小儿子嘉西亚烧死在她母亲的身旁。此后老伯爵遂悲伤的度过晚年,可是老伯爵不相信嘉西亚已死。临终时告诉大儿子(即现在的鲁纳伯爵),务必要找到他的弟弟嘉西亚,可是到目前尚未找到。
卫士们和伯爵的扈从听了这段故事,睡意全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可诅咒的地狱的魔妇”。这时候,时钟正敲响了,已经是夜晚12点钟了,钟声打断了他们的议论。
第二景:伯爵府中的花园
这时候天色已晚,女伯爵莱奥诺拉偕同她忠诚的女伴伊内斯在花园散步。她对女伴述说自己的爱情故事,她说有一次在比武场上,碰见一个不认识的武士。她对这位骑士颇有情意,自此以后,那位英雄常在月下对着她窗口唱情歌,她心中倾慕着这位骑士所唱的:《寂静的夜》。这段乐歌的声调美妙无比。原来这位骑士就是老伯爵的小儿子嘉西亚。后来被阿苏茜娜吉普赛女儿扶养长大,使他成为堂堂的游吟诗人和骑士他现在的名字叫曼里科。这时伯爵鲁纳也来到庭园中的另一角落,等候游吟诗人并暗中窥视自己所倾慕的莱奥诺拉。由于伯爵和游吟诗人面貌十分相像,因此女伯爵几乎错把伯爵当成游吟诗人。过了不一会儿,游吟诗人诗人曼里科果真到达,提着鲁特琴对着莱奥诺拉唱着:《我孤独地在世上》伯爵碰到情敌曼里科便起争吵,继又起而斗剑。最后与想阻止他们决斗的莱奥诺拉一起织成奥妙又激烈的三重唱。结果曼里科负伤而逃,莱奥诺拉也晕倒在地上,幕下。
第二幕
吉普赛人营帐里
比斯卡野的吉普赛小屋,围着火焰的铁匠们合唱,启幕。有名的《铁砧大合唱》,音调铿锵,加上铁锤的音响非常响亮动听。在小屋中阿苏茜娜在细心照顾曼里科的伤。合唱终止后,阿苏茜娜想起许多年前的往事,于是将那恐怖的遭遇说给曼里科听。唱着有名的女低音咏叹调:《熊熊烈火》。她的母亲(即吉普赛老妇人)因为误入鲁纳伯爵的宫殿而惨遭火刑,而阿苏茜娜为了报复杀母之仇,掳劫了嘉西亚(即曼里科),本想把他丢入火堆。可是在慌忙中不幸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抛进了火堆,反将仇人的儿子带了出来。
曼里科听了这段故事,不觉深思起来,想了一会儿,便问道:“那焚死的是你的儿子,那么,我又是谁呢?”阿苏茜娜不回答曼里科的问话,只说曼里科在决斗中受伤甚重,若不是她以爱心尽力调理,恐怕早已性命不保。曼里科想起决斗时,假若他不是因一时意外的感触,饶了鲁纳伯爵一命,早巳将他刺死。因两人刚一上手,曼里科便将他击倒;当时可以一剑刺死他。他所唱的:“仇人倒地,我饶了他一命!”,音调雄武又豪爽流利。阿苏茜娜此时插口说:“若再见此仇人,切莫放过,尽管杀死他”。激起了对答极其清越激荡的二重唱,直到高潮。
自从鲁纳伯爵与曼里科决斗以后,莱奥诺拉就再也没有得曼里科的消息,以为她的爱人定死无疑,她自此灰心世事,决意进修道院。鲁纳伯爵知道这件事,就想尽办法阻止,并预备胁迫以威力,得手之后,即携莱奥诺拉远走他乡。计划已定,便自这天起派兵将修道院团团围住,因为伯爵对莱奥诺拉用情极深,所以唱出有名的男中音咏叹调:《她的微笑胜过星光》!伯爵歌声未完,忽然听见修道院内钟声响亮,一听便知道是受戒礼节的预告。鲁纳知道时候已到,便下令部队藏在树下,原来莱奥诺拉受戒必须从此树林经过。果然不到一会儿,女修士们排着队出来,她们口唱圣歌:《尘世碌碌,怎能免过》!歌声幽静清越,启示着自此可解脱一切忧愁烦恼。就在修女们带着莱奥诺拉从圣堂出来,往受戒祭坛去的当口,鲁纳率领手下的人,一拥而出,将莱奥诺拉围住。在这纷扰之际,曼里科也带了吉普赛朋友来到,双方便交战起来,受惊的莱奥诺拉与伯爵和曼里科,构成了三重唱,加上士兵们与吉普赛们的合唱,造成了一大高潮,不一会儿,曼里科得胜,救出了莱奥诺拉。
第三幕
第一景:鲁纳伯爵的野外军营
士兵们迎接援军,深信明天的总攻击必定旗开得胜,唱出雄壮的合唱:《吹响战争的号角》。
士兵们离开后,鲁纳伯爵独自从营帐内走出来。接着,费南多等人前来报告说,在附近发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吉普赛老太婆,接着就把阿苏茜娜押到伯爵面前。再三审问,发现她就是阿苏茜娜――曼里科的养母。
鲁纳又问阿苏茜娜是否知道从前一位伯爵的幼子被拐的事,她反问:“ 你是谁?”伯爵便说:“我就是被诱拐婴儿的兄长。” 阿苏茜娜听了便非常激动她说:“我的儿子已经失踪,希望已绝!”不过后来她还是将自己身世及伯爵儿时的事说出来。费南多听了便说杀死嘉西亚的必是她无疑,阿苏茜娜一听便高声呼唤曼里科名子,而且称将来必会加倍报复。伯爵既知道她就是从前将他弟弟嘉西亚投入火中的吉普赛女人,又知道她就是情敌曼里科的母亲。于是下令将她绑了带下去关进牢狱。他很高兴唱出:《我终于可以替弟弟报仇了!》为了引诱曼里科出来,伯爵在城墙外搭好了火刑台。
第二景:卡斯特洛城堡中
曼里科同莱奥诺拉在度甜蜜的生活,俩人知道这份快乐为时不久,因鲁纳必会派兵追踪而至。曼里科唯有准备与鲁纳以生命相搏,他们唱着《山盟海誓无异一现昙花》,音调悲哽,大有惜别之意。当俩人卿卿我我的时候,路易斯进来报告说:“阿苏茜娜被捕,伯爵已定了她的罪,与她母亲一样处以火刑。城外已搭好一座火刑台。” 莱奥诺拉问:“那个阿苏茜娜是谁”时,曼里科表示:“是我母亲”。曼里科愤怒地唱出激动的跑马歌《看那可怕烈焰》。这歌声之高,可裂金石,落尾最高音达C!非一般男高音所能胜任。尽管曼里科知道处境危险,但为了营救母亲,和部下一同冲出城外。
第四幕
第一景:伯爵府外的城墙下,远方可以看到高塔
曼里科救母失败,故此被捉。伯爵将他下在狱中,同阿苏茜娜关在一处。莱奥诺拉在堡中心中异常不宁,在路易斯引导下悄悄潜行至此,探望她所思念的、因战败被幽禁塔内的曼利可,唱出咏叹调《爱情乘在玫瑰色翅膀》这时,隐约听见远处修道者朗诵经文及教堂钟声,而塔顶也传来曼里科的告别之歌:《啊,最后时刻已到》。为了证明爱,莱奥诺拉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救回曼利可。
这时鲁纳伯爵和仆人们从城门走出来,莱奥诺拉就赶紧躲在隐蔽处。伯爵命令部下将阿苏茜娜送上火刑台,将曼里科送上断头台。仆人退下,只剩伯爵一人。伯爵哀叹说:“虽然这么做了,却仍不知道莱奥诺拉人在何处。”这时,莱奥诺拉走到鲁纳面前,恳求他饶曼里科一命,他们唱出了二重唱:《请看这痛苦的眼泪》。
起初,她越是乞求,伯爵就越是嫉妒,根本不愿意听。可是等到莱奥诺拉表示要献身给他时,伯爵终于答应放过曼里科。不料在伯爵对卫兵下令时,她却偷偷吞下了秘藏在戒指里的毒药,并自言自语说:“即使答应把身体给予伯爵,但那只是一具尸体。”
莱奥诺拉很高兴曼里科不必断送生命,而伯爵则因得到了心爱的莱奥诺拉而眉开眼笑,成为二重唱:《得救了,实在可喜》。
第二景:囚犯狱中
阿苏茜娜和曼里科被关在监牢内等待处刑。阿苏茜娜很害怕即将被活活烧死,筋疲力尽的她,意识不清地跟曼里科说话,这就是二重唱《回到我们的山上》。她盼望着能像过去一样,回到山上度过和平的岁月。曼里科设法让她睡着。这时莱奥诺拉走进来,曼里科高兴地以为自己是在作梦,她说:“你已获救,请快逃!”当曼里科要她一起逃亡时,莱奥诺拉却拒绝了。曼里科误解她为了自救而改投伯爵怀抱,于是开始谴责她。就在争执之间,她体内的毒药开始发作,摇摇欲坠,无法站稳。
曼里科这才知道她已吞下毒药,相信她的清白,并对自己的猜疑感到羞耻,而莱奥诺拉则悲叹毒药这么快就发作。这时伯爵到来,怒责莱奥诺拉欺骗了他,就命令士兵立刻将曼里科押上断头台。当阿苏茜娜醒来,想阻止伯爵处死曼里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她从监牢的窗口看到死刑已执行,于是疯狂地大叫:“他是你的弟弟!我为母亲报仇了!”然后断气倒地。只留下伯爵战栗地自语:“残酷的命运!”幕落。
(第一幕)
黑暗卑鄙的吉普赛老妇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男低音咏叹调,由卢纳伯爵的卫队长费南多唱出。前面简单的宣叙调讲了故事的开头,咏叹调则开始描绘吉普赛老妇人鬼魅般的出现。故事讲述了伯爵幼时的经历,包括吉普赛老妇人闯入房间、伯爵幼子变得体弱多病、士兵逮捕老妇并将其当做女巫烧死、老妇的女儿偷走伯爵幼子、火刑场边出现小孩骨架等情节,曲调是玛祖卡的节奏,威尔第在这首叙事型的咏叹调里展现出超凡的情绪描绘能力,从吉普赛老妇出场时乐队的弱奏和费南多的低吟,到关键词用断音以示强调,再到每句话开头时的滑音,渲染了不详的氛围。
宁静的夜,这样的爱情
这是女主角莱奥诺拉一首优美的咏叹调。在伯爵府中的花园里,莱奥诺拉对侍女述说自己的爱情,音乐具有典型的威尔第风格,对女高音的呼吸控制和戏剧音色有很高的要求。开始时,女高音和乐队对静夜、银月的描绘静谧安详,随后对游吟诗人的描述渐渐让咏叹调有了起伏,最后描写自己迫不及待冲向阳台看到游吟诗人时的喜悦,音乐进入高潮,而在关键词句如“在我狂喜的心中、眼里,尘世宛若天堂”的重复更加强了咏叹调的效果。侍女伊奈丝劝说莱奥诺拉忘记游吟诗人,而激动的莱奥诺拉唱出节奏感极强的咏叹,花腔表达了自己命运与他紧密相连,并且宁愿为他而死的毅然决心。
(第二幕)
铁砧大合唱
这是最著名的歌剧合唱曲之一。第二幕大幕拉开,在吉普赛人的营地,围着火焰的铁匠们开始合唱,音调铿锵,铁锤的音响非常响亮动听。管弦乐的前奏非常热闹,吉普赛人热情奔放的节奏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对吉普赛女郎们的歌颂中,打铁的节奏与合唱交融一体,“茨冈女郎”(Zingarella)即为吉普赛女郎,乐队在此特意给合唱留出强调的空间。
火焰在燃烧
铁砧大合唱结束后,阿苏茜娜想起当年自己母亲惨遭火刑的悲剧,唱出这首咏叹调《火焰在燃烧》,描述那恐怖的遭遇。女低音在这首咏叹调里,要求展现出灵活的一面,弦乐组三拍子的伴奏支撑了咏叹调,刚开始回忆当年惨痛回忆时用弱音演唱,但又需要声音有凝聚力,非常考验女低音的技巧,而最后在唱到“火焰直冲苍穹”时情绪激昂,要求爆发出相应的音量和高音。整首咏叹调虽然不长,但却是对女低音的挑战。
她的微笑胜过星光
卢纳伯爵的这首男中音咏叹调充满柔情蜜意。宣叙调中,低音提琴的拨弦营造出深夜寂静的氛围,卢纳伯爵要在修道院举行受戒礼前夺走莱奥诺拉,他怀着复杂的情绪,用宣叙调表明心迹,莱奥诺拉绝对不能属于他人,只能是自己的爱人。大管的引子给咏叹调定下了基调,男中音用回忆般的口吻,唱出莱奥诺拉在他心目中的甜美形象,他反复吟唱“让她的注视如阳光驱散我心中的风暴”,抒发了对莱奥诺拉的爱,将咏叹调推向尾声,也仿佛预示了接下来发生的诸多情节。
(第三幕)
柴堆上火焰熊熊
这是本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也是男高音的试金石,难度之高,绝非一般人能胜任。当曼里科知道卢纳伯爵将他养母阿苏茜娜定罪,并将处以火刑的时候,愤怒地唱出了这首《柴堆上火焰熊熊》。咏叹调一开始就在高音区进行,以澎湃的气势把剧情的冲突推向高潮,一浪高于一浪地向前推进,极具悲壮气势。尤为紧张激烈的是,曼里科先唱一段结尾没有High C的咏叹调,接着莱奥诺拉穿插唱出自己承受不住死亡的打击后,曼里科再次一气呵成地把这首咏叹调从头到尾唱下来,并在英雄气概的合唱衬托下,结尾处用强烈的High C结束,威力十足。
(第四幕)
爱情乘着玫瑰的翅膀
莱奥诺拉心中异常不安,悄悄潜行至曼里科被囚禁的地方。她用一段唱词非常优美的宣叙调表达了内心的伤感,自己离爱人咫尺之遥,却只能让风把自己的叹息传递给他。随后唱出咏叹调《爱情乘着玫瑰的翅膀》,玫瑰色的翅膀喻指传递自己叹息的风,这是抒情性很强的一首咏叹调,需要女高音在高音区有极强的控制力和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