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风了》(日语:風立ちぬ),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导演宫崎骏以在月刊《Model Graphix》上连载漫画《起风了 妄想重返》(風立ちぬ 妄想カムバック)所改编的电影动画。2013年7月20日在日本公映。
本片在日本上映后于2013年9月1日,由制片人在威尼斯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宫崎骏已经正式宣布退休并在东京就此内容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宫崎骏宣布复出,但目前本片仍为宫崎骏导演的最后一部长篇动画。
《起风了》发行后,其动画、音乐、剧本和情感刻划获得媒体与影评界的好评,但在日本国内的反响两极分化,正面的评论称赞电影刻画出时代的背景,但也有境内的民族主义者批评电影里呈现的思想。电影本身因为涉及战争与武器主题,遭韩国的媒体与观众批判。本片获选入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片竞赛,但最终输给迪士尼出品的《冰雪奇缘》。
剧情取材自零式舰上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的生平、以及小说家堀辰雄带有自传色彩之作品《风吹了》和《菜穗子》的内容。电影的故事虚实交错,虽然堀越二郎身为战机工程师一事的确是真人真事,但其与配偶的爱情与婚姻部分则是取材自小说情节的虚构内容。
此片名原名“風立ちぬ”与堀辰雄小说《起风了》的原名相同,而“風立ちぬ”一词则是堀辰雄在该小说里翻自法国诗人保罗·瓦勒里的著作《海滨墓园》(Le cimetière marin)里一句话“Le vent se lève!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堀辰雄将其字句译为“起风了、唯有努力试着生存”(風立ちぬ いざ 生きめやも)。
堀越二郎从小梦想设计出自己的飞机,翱翔天际,意大利著名航空公司创办人乔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罗尼是他梦想的启发者。他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及经济大萧条,乃至东京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堀越二郎成了航空工业的菁英,并与以前在火车上邂逅的女孩菜穗子重逢。
虽身患肺结核,但菜穗子仍一直支持、鼓励二郎;在爱情的力量及努力不懈的精神驱使下,二郎终于实现梦想,研发出优异的九试单座战斗机。
堀越二郎
配音 庵野秀明
堀越二郎出生在闭塞的乡下。从小就对飞机有强烈的兴趣,梦想是“做出自己的飞机”。24岁以第一名成绩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学科毕业后,就进入三菱重工,32岁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设计出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9试单座战斗机(零式战机原型)。终于在自己的领域中以一己之力超越环境,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
里见菜穗子
配音 泷本美织
美丽、纯洁、文艺、温柔娴淑、身患结核病。她如同清晨的朝露,照亮了工作狂二郎单调的人生。可以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人,与二郎的一见钟情,以及后来不顾自己病重,偷偷跑出医院。在自己临死之际只为见他最后一面。“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风可以吹走飞机,吹走菜穗子,吹走几乎一切,但吹不走这些事物在人心里留下的美。 |
|
本庄
配音 西岛秀俊
堀越二郎的同事,航空技师。 |
|
黑川
配音 西村雅彦
堀越二郎的上司,对二郎非常严厉。并看中了他理想,因而对二郎帮助很多。 |
起初由吉卜力的视频制作人铃木敏夫提案将这部漫画作品拍成电影,但遭身为军武迷却崇尚和平主义的宫崎骏反对,认为“动画电影应为孩子而非为大人制作”。以往宫崎骏在想不出下一篇动画的主题时都会采用铃木敏夫的意见,这是宫崎骏首度驳回对方的提议。铃木则以宫崎既喜好军武又主张反战的矛盾,应就其作品给予自己回答,因此促成电影化。
随后宫崎骏的夫人大田朱美及其他熟人曾向他表示何必去搞一个关于发明过战争武器人物的动画,宫崎骏也因此感到困惑。直至某日宫崎骏得知堀越二郎生前曾吐露过“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架美丽的飞机”才确定此动画的剧情主轴。
宫崎骏制作本片的想法,并非纠弹战争的作为、也不是想以零战的优秀去鼓舞日本年轻人,更没有原本要制造民用机等等来包庇的打算,只是想描述一个忠于自己梦想前进的人物。
宫崎骏的前一篇电影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为了贯彻手绘的风格而不使用电脑CG,而《起风了》则回到当时2004年发表的《哈尔移动城堡》般采用许多数字合成画面桥段,并使用在《我的邻居山田君》中引进的Toonz制图软件来完成画面。
另地震时房舍震动的场景则是透过混合著赛璐珞、叠堆起来超过十来个以上的图层,来依序移动所呈现出的效果。另菜穗子在新婚初夜中华丽扮装的桥段则由近藤胜也负责绘制,当时近藤胜也为了画面效果、在自家身着和服来揣摩此情况下的肢体动作。
色彩设计方面由原先在制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后引退的吉卜力元老级成员保田道世回归担任。此回作品内容虽架构在大正至昭和一段的过往时代,但保田道世不采用像此前在高畑勋执导的《岁月的童话》中使用较柔和的怀旧风格色调,而是根据作品“活着”的主题,使用较生动的色彩。
另外原先最后一幕女主角菜穗子登场的画面中,保田道世尝试在她衣裳使用赤色的色彩。之后考虑到该桥段背景是绿草原,而改成男主角堀越二郎与菜穗子在轻井泽再次见面时、她身上偏浅黄的服装颜色。
男主角堀越二郎的配音,由《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出任。由于宫崎骏考量专业配音合不来,希望能找到说话反应快又有技巧、性格凛然的普通人,刚好铃木敏夫前一晚偶遇庵野秀明、在脑海立刻浮现庵野的声音,就提议他为人选。[43]配音结束后庵野秀明的感想是“宫崎骏所改编的堀越二郎与我的相同点、就是做着想把内心梦想成真的工作吧。”
负责女主角菜穗子配音的泷本美织,则因有着好演技让吉卜力工作室另一名导演高畑勋印象深刻、而推荐给宫崎骏作为人选,当时宫崎骏对此方案的想法是“既然是阿朴(パクさん、高畑勋的绰号)所推荐的,那绝对不会错。”
前任吉卜力工作室海外部门负责人史蒂夫·艾伯特(Steve Alpert),受邀为片中的德国人角色卡斯特鲁普配音。先前参与吉卜力作品,如《幽灵公主》的西村雅彦,以及《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志田未来、大竹忍、竹下景子等人,也都回锅同在《起风了》一片中配音。
片尾曲《飞机云》(ひこうき雲)是采用了女歌手荒井(松任谷)由实的旧歌,原为收录在她于1973年发表的个人单曲《一定能说出口》(きっと言える)中的B面歌曲,此亦为距1989年被吉卜力在《魔女宅急便》片中使用作品以来,两者的再次携手合作。
选用该曲的契机,是铃木敏夫于2012年《魔女宅急便》发行蓝光版本期间、计划邀请松任谷由实参加一个谈话节目,在节目录制前听了几首松任谷由实早期的歌曲,突然发现《飞机云》能与《起风了》的内容产生共鸣。之后铃木敏夫请宫崎骏仔细将这首歌重听一遍,宫崎骏也认同了铃木敏夫的看法,便决定采用。
先前2006年吉卜力短篇动画《寻找家园》曾采用过用人声来模拟出周遭吵杂的音效,而《起风了》片中出现的飞机引擎声,便是由真人声音所做出来的效果。
最初宫崎骏曾认真提议“关于用人声来模拟飞机引擎声的事情,就由我跟铃木兄(铃木敏夫)两人来完成”,不过之后仍是邀请专门人员来表现。
另外当时在片中出现地震时燃烧的草原、或用水洗脸等场景也打算用人声模拟,之后为了效果仍采用实际的音效。
电影的配乐同由与宫崎骏合作多年的久石让担任。在《起风了》配乐的风格上,久石让依宫崎骏的想法,减少管弦乐演奏,偏向小品的风格。另外久石让也从视频制作人铃木敏夫的提议;采用了一些民族乐器,像是吉他、手风琴或是俄罗斯的巴拉莱卡琴。
而视频中的配乐同与台词、音效等,皆采用单声道方式录制。
动画电影《起风了》主题曲
曲名:《ひこうき云》(飞机云)
作词:松任谷由実
作曲:松任谷由実
演唱:松任谷由実
|
|
起风了 电影原声带
语种:纯音乐
类型:录音室专辑
发行时间:2013-07-17
艺人:久石让
|
曲目:
1. 旅路(梦中飞行)
2. 流星
3. 卡普罗尼(设计师之梦)
4. 旅途(决心)
5. 菜穗子(相遇)
6. 避难
7. 恩人
8. 卡普罗尼(梦幻巨型机)
9. 心动
10. 旅路(妹妹)
11. 旅路(第一天上班)
12. 猎鹰团队
13. 猎鹰
14. 容克斯
15. 旅途(意大利之风)
16. 旅途(卡普罗尼的引退)
17. 旅途(轻井泽的相遇)
18. 菜穗子(命运)
19. 菜穗子(彩虹)
20. 卡斯特鲁普(魔山)
21. 风
22. 纸飞行机
23. 菜穗子(求婚)
24. 八试特殊侦察机
25. 卡斯特鲁普(分离)
26. 菜穗子(想见你)
27. 菜穗子(重逢)
28. 旅路(结婚)
29. 菜穗子(眼神)
30. 旅途(分离)
31. 旅途(梦之王国)
|
宫崎骏称《起风了》将成为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动画作品。
该片是宫崎骏执导的长片中,唯一一部片名没有假名"の"的作品,当然也是首部取材自真实人物的影片。
小说《起风了》是堀辰雄根据20世纪30年代在轻井泽养病的经历撰写的自传体爱情小说,原型名叫矢野绫子,在与作家邂逅的次年冬天因肺结核去世。小说中女主角名叫节子,而电影中女主角名叫菜穗子,同样来自作家1941年发表的另一部小说《菜穗子》。
"起风了"是堀辰雄译自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的一句诗,"风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堀辰雄把这句诗作为小说开篇第一句,这句“开篇诗”,岳远坤译为:“起风了,努力活下去”;江荷偲采用诗人崔舜华对《海滨墓园》法文原诗的中译,译为:“风起,唯有努力生存”;而烨伊则译为颇有中文诗歌韵味的:“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宫崎骏在观看《起风了》完成品时,不禁感动落泪,他自言这种情况尚属首次。
庵野秀明上一次担任影片主角是在他1983年采用八毫米摄像机拍摄的独立电影《杰克奥特曼 MATARROW号出发命令》中,他饰演奥特曼,距离2013年已有三十年时间。
影片主题歌由铃木敏夫和宫崎骏亲自敲定,选择了松任谷由实于1973年创作发表的歌曲《ひこうき云》。插曲《Das gibt's nur einmal》来自1931年的德国电影《会议在跳舞(Der Kongre? tanzt)》。
影片于2012年公布的海报中写有向堀越二郎和堀辰雄致敬的字样,此外剧组还特别向堀辰雄的家属征求同意,并就人物的性格做了素材收集。
菜穗子去世的剧情在电影上映之前便由铃木敏夫所公开,在吉卜力历年作品中,女主角死掉的只有两例,另一部是《萤火虫之墓》中死于营养不良的妹妹节子。
借电影的东风,主题曲《飞机云》在iTunes配信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位,同时松任谷由实携手吉卜力工作室发售了《飞机云》四十周年纪念盘,以CD+DVD和LP+CD+DVD两种形式销售,其中附赠宫崎骏亲自绘制的18张画作。此外,松任谷由实24年前也曾为宫崎骏导演的《魔女宅急便》提供主题歌。
影片中飞机螺旋桨、蒸汽机车、大地震等各种音效全部通过真人拟声完成。宫崎骏一度也有兴趣加入其中,但遭到部分职员的反对而死了这条心。
年份
|
届数
|
颂奖方
|
结果
|
类别
|
---|---|---|---|---|
2013年
|
第70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入围
|
金狮奖
|
2013年
|
第38届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入围
|
特别展映单元
|
2013年
|
第36届
|
米尔谷电影节
|
获奖
|
最受观众欢迎
|
2013年
|
第61届
|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
入围
|
“影像珍珠”单元观众票选
|
2013年
|
第86届
|
奥斯卡
|
入围
|
最佳动画长片
|
2013年
|
第7届
|
亚太电影大奖
|
入围
|
长篇动画奖
|
2014年
|
第41届
|
安妮奖
|
入围
|
最佳动画长片
|
入围
|
最佳角色动画奖
(高坂希太郎)
|
|||
获奖
|
最佳动画电影编剧(宫崎骏)
|
|||
入围
|
最佳动画长片
|
|||
2013年
|
第79届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获奖
|
最佳动画片
|
2013年
|
第34届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
获奖
|
最佳动画电影
|
2013年
|
第85届
|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
获奖
|
最佳动画片
|
2013年
|
——
|
女性影评人协会奖
|
获奖
|
最佳家庭电影
|
2013年
|
第14届
|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提名
|
最佳动画电影
|
2013年
|
——
|
日本综合性娱乐网站
|
女性票选(第一名)
男性票选(第二名)
|
年度动画特摄电影
|
2013年
|
第八届
|
女性电影记者联盟奖
|
获奖
|
最佳动画电影
|
2013年
|
第71届
|
金球奖
|
入围
|
最佳外语片
|
2014年
|
——
|
日本电影旬报
|
第七名
|
2013年度十佳电影
|
2013年
|
第37届
|
日本电影学院奖
|
获奖
|
最优秀动画作品
|
2013年
|
第86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提名
|
最佳动画长片
|
韩国看过影片的影评人和媒体对影片持赞赏态度,《朝鲜日报》称,《起风了》有“和宫崎骏本人一样使人平静的本事”。
美国《名利场》杂志称,从票房来看,《起风了》无疑是2013年最成功的日本电影。
港媒称,宫崎骏历来热爱飞机。但他这一部电影作品对这种喜爱的表现却有所不同。
片中出现的意大利飞机发明家吉亚尼·卡普罗尼的孙子伊塔罗·卡普罗尼对于在银幕上重现的祖父形象,伊塔罗盛赞道:“与当年抱着我的祖父形象完全一样,宫崎导演完美地描绘出了我的祖父。”
意大利帕多瓦早报(Il mattino di Padova)的雷奥尼·恩兹奥认为虽然宫崎骏最好的作品是《千与千寻》,但是本片他也很喜欢,“这是一部很野心的作品,也许还有点夸张,但是拍摄这样一部电影还是值得的。因为在动画片里,通常都是讲述给孩子们的小故事,而宫崎骏讲述了一段很重要的历史。这是个美丽的故事,它让我这样年岁的人重新回到了童年回忆中。”
法国《正片》主编米歇尔·西蒙称很失望,“无论是剧本还是图像, 都觉得缺少创新。”
韩国媒体认为“宫崎骏敢言令人佩服”,韩国MK新闻网赞扬道:“宫崎骏博爱以及追求世界和平的想法令人钦佩。”
中国央视则特别对《起风了》进行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称“有一种力量叫宫崎骏”。
有西方人这样评论宫崎骏:“他是一个身处矛盾之中的艺术家。一方面,我们看到他对自然的爱,他的理想主义,而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怀疑和犬儒主义。他的厌世主义和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在《起风了》这部电影以及这场电影所引发的风波之中,你看到的正是全部的宫崎骏。(国际先驱导报 评)
宫崎骏的电影节奏都不会太快,并且很容易凭借声画效果令观众融入电影的情绪,《起风了》也不例外,画风和色彩运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无论是郁郁葱葱的乡间、拥挤的城市,还是高耸雄伟的大型飞机、状况百出的试飞过程,都展现出大气、清新、优美的感觉。多次与宫崎骏合作的久石让则用轻快的手风琴、曼陀林打造主旋律,弦乐重奏又显得温柔绵长,为影片加了不少分。不过,本片的叙事堪称一本“流水账”,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毫无悬念地向前走。或许是传记电影的关系,除了二郎在梦中与偶像交谈之外,其他的情节基本都是实际生活的演变,过去宫崎骏那种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甚至暗黑属性、批判属性,都无影无踪,这或许是本片最令人失望的部分。(凤凰网娱乐 评)
纵观全片,《起风了》的故事未免过于沉重,其实影片前15分钟还算不错,除了男主角的形象过于与“一休”雷同外,二郎几场有关飞机的梦境都十分有趣,强烈的色彩冲击力也让人眼前一亮。不过随后的110分钟,都在讲述成年后的二郎艰苦工作、出国考察、飞行试验等等,故事相当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如同一部人物传记片。影片中还交织着大地震、金融危机、二战等内容,并反复强调着“风已起,我们还要坚持活下去。”不仅说教意味十足,而且过于成人化,恐怕小朋友很难理解其中寓意。看完整部影片后得到的也不是坚持梦想的正能量,而是感到生活的无奈和困苦,实在太过沉重。(1905电影网 评)
唯美的堀辰雄,为什么会选择法国诗人瓦雷利的诗句来做书名。诚然,“起风了”这句诗里没有情绪色彩,然而,知道紧随“起风了”的诗句是“只能好好活下去”后,谁还敢说“起风了”只是在平静地状物?况且,小说中出现完整诗句的场景是这样的:节子在野外写生,起风了,风吹倒了画架,节子画到一半的画因为颜料没有干透沾上了草叶。节子颇觉惊慌,但“我硬拽住了你,不让你从我身边离去,仿佛此刻我不想失去任何东西似的。你听凭我拽着,并没有挣脱”,所以随之吟出的“起风了,只能好好活下去”,就被堀辰雄寄予了这样的意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意外,“我”和节子都会互相硬拽着一路走好。(中国妇女报 评)
手冢展现和摧毁了战前行动框架的残酷图景,后发者宫崎骏则选择去营造乌托邦,并把主题定在“自然”上。毫无疑问,“废土世界”是二战后左派文艺中一种颇为普遍的审美观。宫崎的观众很难忘记在其奠基作——《风之谷》和《天空之城》——里的景象,一边是锈迹斑斑却难掩全盛时壮大色彩的钢铁洪流,一边是细水长流慢慢融化了钢铁洪流的绿树、草场和蔓藤;一边是对文明冲击的恋恋不舍,一边又是必须与这种“文明的行动框架”坚决割舍的阵痛与希望。这种对“永久和平”的乌托邦想象体现在宫崎骏的“自然”中,也体现在1960年代德国大学生向父母询问其“战争罪行”并“离家出走”的隔离里。然而,在《起风了》这部影片里面,宫崎骏自身的创作逻辑线似乎发生了断裂,在一个战前工科精英的行动中,没有任何的乌托邦。不,也许这么说是不对的,片中明明有两个美好的心灵“乌托邦”,一个是凝聚了主人公爱情浪漫的轻井泽,一个是从少年时代开始贯穿其一生的、与偶像卡普罗尼伯爵交流的梦境。在这两个“乌托邦”里,草原辽阔,林木成荫,蓝天上翱翔着和平的彩色的飞机,与宫崎骏以往的作品相仿。(观察者网 评)
正如片名《起风了》,“风”成了勾连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幻想、爱情与工作的绝佳工具。在微风中,闪耀着美丽流水线的飞机翱翔蓝天,成为掘越二郎梦想成真的绝妙回响;凄风苦雨里,掘越二郎接住了菜穗子的伞,就像年幼的菜穗子接住他的帽子一般,传奇爱情就此展开;也是在风中,灯枯油尽的菜穗子终于完成了遗愿,默然离开丈夫掘越二郎,独自面对死亡,也给观众留下无穷喟叹。在宫崎骏的作品里,令人痴狂的乌托邦比比皆是,《起风了》延续了对美好的无限追求。影片中,日本呈现出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历史巨变,既有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画卷,又有铁路工厂齿轮机械的轰鸣启动。最大的不同则是浓得化不开的愁绪,《起风了》始终夹杂着让人压抑的情绪——从关东大地震到日本战败,从梦想实现到爱情变成梦幻泡影,伴随着久石让安静又舒缓的音乐,原来,宫崎骏在用中国化手法以美景写哀情。(荆楚网 评)
尽管影片的题材与战争有关,《起风了》却传递了一种安静的反战信息。其公映的日期却正值日本政治环境中对外交政策采取鹰派立场的敏感时期。而宫崎骏本人也指出了日本应对以往历史罪行道歉以及不能随意修改宪法等等。如此言论激起了日本右翼保守派们的愤怒,许多人通过互联网表达对于安倍民族主义政策的支持。在雅虎日本关于电影《起风了》的页面上,超过2000条评论,许多网民都在指责影片传递的和平主义信息。称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左翼”倾向电影,有人甚至给宫崎骏打上了“反日”和“叛国者”的标签。
日本禁烟学会则批评在电影《起风了》中,吸烟场景过多。学会评称,作品中的中有太多吸烟描写。违反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3条“禁止在媒体刊登烟草广告和进行宣传”,也不利于观看影片的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描写此类场景应有其他更正确的表达手法。日本网民对此褒贬不一,有意见称这是“表达自由”,也有人表示“别给作品挑毛病”。日本吸烟文化研究会则作出回应,主要提出了2点主张。首先,《起风了》讲述的是发生在战前的故事,据1950年的非正式数据,当时男性84.5%都有吸烟,这部电影只是再现了当时的状况。其次,日本国宪法第21条规定国民有“表达自由”的权利,相比于国际条款,当前日本遵从的是“宪法优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