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音鼓应试曲目](http://y.gtimg.cn/music/photo_new/T002R300x300M000001kneG739JAfq.jpg?n=1)
定音鼓(意大利语:Timpani,西班牙语:Tímpano,英语:Timpani或Kettledrum,德语:Pauken,法语:Timbales)是一种膜鸣乐器,由古代战争时的战鼓所演变出来的变种乐器。在巴洛克时代后期开始在乐队中使用,古典时期起已成为了常规化的乐器,亦成为了整个交响乐团中的一个重要乐器。鼓面原来用动物皮革制作,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塑胶鼓面。鼓桶原来用铜制作,现在通常使用比较轻的合成纤维材料。
现时定音鼓较常采用的外语名称为意大利语的timpani,是源自于意大利语,为timpano的复数形。这个字的起源来自希腊字τύμπανον(tumpanon,复数为tumpana),经过拉丁字母化后,变成tympanum(复数:tympani),意思为“敲打”。不过自定音鼓出现于乐队起,绝少情况下只使用一只,因此通常都会使用复数形。另外,18世纪、19世纪的英、美地区亦会写作timpany、tympani或tympany等。现代英、美作曲家则较常用Kettledrum一字。
中文名:定音鼓
外文名:(意)Timpani,(西)Tímpano,(英)Timpani或Kettledrum,(德)Pauken,(法)Timbales
分类:手调定音鼓、机械定音鼓、行进定音鼓、万能定音鼓、踏板定音鼓
音色:柔和、丰满
早期历史(西元1600年之前)
定音鼓的前身是古阿拉伯的纳嘎拉鼓,约13世纪后期传入欧洲,15世纪在中东用于军乐队。回教徒和土耳其人用它和小号当为征召大家集合的讯号。
第一个被引入西欧的定音鼓是在中世纪被十字军(Crusaders)所带进入的。这些定音鼓都无法调音。一直到15世纪末,在西方文化中定音鼓还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乐器。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第一个使用定音鼓于英国骑兵的军乐中。约在同时期,詹姆斯二世(James II)也将定音鼓放在马背上纳入乐团中使用。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
17世纪初期,定音鼓还不被使用于一般宫廷音乐中。只是做做即兴的效果,也没有在纸上记谱。通常只是作伴奏和加强节奏感之用。
在17世纪末,定音鼓也被接受为乐团的一部份。且在一些重要且著名的巴洛克作曲家,如巴赫(Bach)、亨德尔(Handel)及普塞尔(Purcell)的作曲中已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这个时期,定音鼓主要用在巴洛克交响乐团中,有如同管乐器的后备支援者,作用于支撑铜管乐器的背景。因为在那时期,高音都必须先固定好。所以一般而说,当时的定音鼓演奏时的音程多为4或5度。
古典时期(1750-1825年)
在古典时期,打击乐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定音鼓早期是无法调音的,而这时的定音鼓可以转动每跟螺栓来改变声音的高低。但此过程却是慢且棘手的。因此,想再一个鼓上迅速改变音高是难以做到的。
到了古典末期,定音鼓的构造也改变成绳紧型的定音鼓了。很多有名的作曲家使用了定音鼓于他们的主要作品中,包括有海顿(Haydn)、贝多芬(Beethoven)、柏辽兹(Berlioz)。尤其是柏辽兹,在他的幻想交响曲(Symphony Fantastique),定音鼓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贝多芬也将定音鼓当为独奏乐器。尝试使用非正统的调音音程(如减五度、小六度等)。
浪漫时期至今(1825-2000年)
在1821年,定音鼓构造的最大突破——机械式踏板的设计。
用脚的动作简单的完成调音的工作。此项突破使定音鼓的表现更具变化性。浪漫派、印象派及现代的作曲家更善加利用了这项突破。有了如此灵活的踏板,在一套包含4或5个定音鼓的曲子中,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很多不同的音高。如巴托克的协奏曲(Bartok concerto for Orchestra)就再短短的九小节内改变了多于十个的不同音高。
在今天,定音鼓更是现代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他们的用途就又更广泛了。如背景效果、节奏的加强及独奏的表现,一直是交响乐队中打击乐声部的固定乐器,是重要的色彩性伴奏乐器,也适于其他各类乐队。
手调定音鼓:这是老式定音鼓,靠逐一拧紧鼓口周围的螺栓(6到8个)调节鼓皮松紧。改革的定音花盆鼓和排鼓即属这种结构。
机械定音鼓:出现于19世纪,在手调定音鼓的基础上,加一套与各个调节螺栓相连接的张力拉杆,只需摇动一个手柄,即可使所有螺栓同时松紧。这种定音鼓一般都装有调音标尺,摇动手柄时看标尺就可知道定在什么音上。
行进定音鼓:和机械定音鼓相似,鼓筒一般用铝或玻璃纤维等轻型材料制作,用背带将鼓拴在胸前击奏,常用于欧美的行进乐队。
万能定音鼓:为一种轻便的脚踏定音鼓,形制与机械定音鼓类似,由踏板控制张力拉杆调音。还有一种可藉镟转鼓体操纵拉杆调音的定音鼓。
踏板定音鼓:又称半音定音鼓,现代管弦乐团一般都用这种鼓。操纵鼓皮松紧不是从上面转动螺栓,而是由一个粗重的底座和若干拉杆与控制鼓皮松紧的箍圈连接,以踏板操纵变音。拉杆一般在鼓筒外,也有在鼓筒内。这种鼓在演奏过程中可随时由一个音改变到另外特定音高的音,调音迅速准确,适合乐团在固定场所使用。
定音鼓(Timpani)由鼓身、鼓皮、定音系统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鼓身:金属结构;
鼓皮:牛、羊、驴皮均可, 或使用合成材料。
鼓棰:短木棰。根据演奏需要,决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弹性材料。
定音鼓的鼓身是由铜所打造而成的锅型,然后在此鼓身上覆盖鼓皮。由于定音鼓只有一面鼓膜,且鼓身有调节音的功能,所以不会产生复杂的共鸣现象,因此定音鼓可辨识一定的音律。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定音鼓皮必须是百分之百的圆形,要不然产生的声音永远不会纯且清亮。传统的定音鼓皮是由小牛皮制成的,但如今的塑胶制皮的使用却比小牛皮来的普遍,这个原因是来自于塑胶皮膜的材质较不会因为自然环境(温度、湿度...等)的改变而影响它原有的音色,也较容易取得,而真正由兽皮制成的定音鼓皮却往往容易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它原本的音质。但比较音色上来说,兽皮的鼓膜较塑胶皮膜要来的好,声音较纯,浑厚且饱满。所以选择在使用兽皮的定音鼓上来演奏的话,是需要较高的技巧来克服它容易受外在环境所改变音质的特性。
1.定音鼓的鼓圈、鼓腿、支架等都经过了电镀处理,镀层可能被水分损坏,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套鼓干燥,需要每周用蓬松柔软的毛巾擦拭套鼓至少一次;如果你在寒冷的环境中演奏或者把鼓从冰冷的车上搬到了温暖的室内,鼓的金属部件表层可能会形成一层水汽,此时应立刻擦掉它们,以免锈蚀;如果镀层表面已经出现了污渍、锈蚀等,你可以用0号钢丝绒清洁;如果你买来的二手鼓镀层已经出现了严重锈蚀,可以用0号钢丝绒沾汽油等溶剂打掉锈迹。另外,金属抛光剂也可以用在除镲片以外的各种金属部件上。
2.塑料材质的定音鼓鼓皮可以通过用干净的绒布擦拭,而皮质的定音鼓鼓皮需要定期涂专业保养油进行保养。
3.定音鼓的运输需要有专业的乐器搬运公司进行运输,切记不要太随便托运。
定音鼓属单皮膜鸣乐器,造价昂贵。
定音鼓可发出固定频率(即音高)的声音,并能够在五度音程范围内改变音高。
音色柔和、丰满,音量可控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律。演奏方法分为单奏和滚奏两种,单奏多用于节拍性伴奏,滚奏则可以模仿雷声,且效果逼真。
定音鼓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其丰富的表现力远非普通打击乐器所能比拟。
定音鼓在规格上分为大、中、小三种,在交响乐队中通常设置三到四个,由一名乐手演奏, 可达到鼓声本身的和声效果。
从表面上看,定音鼓几乎算是最易演奏的乐器了,但实际上鼓手需要相当大的自信和时间感才能成功地驾驭它。鼓手经常要默默地静坐若干时间,随后数着章节,在非介入不可的当口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击,稍有差错便会人尽皆知。
定音鼓的鼓槌系木制,顶端包以毛毡等材料,制成各种软硬、大小不同的鼓槌。鼓槌对奏出的音质有很大的关系。
槌头大的鼓槌可用于演奏丰满、洪亮的声音;中等槌头的鼓槌适合于演奏强度适中,偏于轻快的音乐;小槌头的鼓槌宜用于各种特别精缀的奏法。演奏员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鼓槌。
定音鼓一般用两根鼓槌交替击鼓(也有同时击两鼓来奏和弦的)。
基本奏法有两种:1.单奏,2.滚奏。
无论在一个或几个定音鼓上所奏的任何节奏型都是用单奏法奏出的。滚奏是两根鼓槌用同样的力度连续快速交替的单奏组成。
定音鼓能奏出极轻的pppp直到震耳欲聋的ffff等一系列巨大的力度变化。
为了能奏出音符的准确时值,常用2、3、4指轻按鼓面来制住多余的声音,但是在演奏一系列短促的音时,无法使用这种手法,可在鼓面上放一小块毛毡来达到制音的效果。
定音鼓的调音方式是手调的,但在今日已经不这么普遍的被使用了,而现代的机械装置而成的踏板式调音定音鼓却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它有着调音容易且调音速度快的优点。
现代定音鼓的调音构造有下面几种形式:
1.链紧型(Chain drum)2.转动型(Rotating bowel)3.摇柄型(Single screw)
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调音机械装置,有踏板的鼓是由踏板的使用来做控制,不过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踏板。
一般而言,不同种的机械式踏板在于制造商的不同,而大致上都是按个人偏好而选择踏板的形式。
链式的机械装置和手控装置是相似的,所有在鼓边的螺丝都由一条链子所控制的,就和脚踏车的铁链一样,而这样就造成所有的螺丝会同时一起运作。转动型的是把鼓座安装在刻有螺沟的中心轴上,只要将乐器左右转动便会改变鼓皮的松紧度,自然而然的,音的高低就有了变化。
单一摇炳型和链型的定音鼓很相似,就是鼓皮的松紧度是由一支摇柄来控制,也就是说,所有的螺栓会因摇柄松弛或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