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英语译名:Golden Horse Awards,简写为GHA)是一个台湾的电影奖,是亚洲华语电影业界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电影奖之一,也是华语界目前最支持多元、自由以及社会正义的电影奖之一。金马奖是历史最悠久的华语电影奖,有“华语的奥斯卡金像奖”的美誉,与金钟奖和金曲奖并列为台湾三大娱乐奖,合称为“三金”。“金马”之名取自金门及马祖地名的字首。1962年创始时由中华民国行政院新闻局主办,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主办。每年举行一次颁奖典礼,迄今已举办58届;现行凡作品符合逾半对白使用华语皆能报名角逐,若无对白则导演皆华人且主创工作人员半数以上为华人者亦能报名。
“金马奖”自1962年创办,起初只是政府为促进国片制作与肯定优秀影人所举办的奖励竞赛。“金马”二字取自于金门、马祖的头一字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皆以“金字招牌”为号召的潮流。及至1990年,第廿七届金马奖由行政院新闻局交由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其下设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
金马奖创办至今,全名已变更为“台北金马影展”,不仅是台湾年度最重要的电影文化盛事,主要活动亦扩及四大主轴:金马奖,已成为华语暨华人电影创作的最高荣誉;金马国际影展,则是国人接触各国杰出电影的最佳平台;金马创投会议,竭力提供影视创作者与投资发行方合作机会;金马电影学院,借由大师传承以提升年轻创作者的能力与视野。
金马奖前身,是1956年5月1日所公布的“海外国产国语影片奖助金申请办法”,当时的国语影片绝大部分在香港拍摄,为了争取香港电影公司拍摄迎合台湾政治立场电影,避免香港影人倒向支持中共,同时也为了弥补香港电影公司在台湾上映购买结汇证明产生的汇兑损失,故公布此一办法。到1958年,海外国产国语影片奖助金开放国内电影公司申请,改名为“奖励国语影片办法”。由于此一奖助办法原本是为争取香港电影公司而开办,所以一开始的规定就允许海外华侨电影公司申请,并规定方言影片只要有国语拷贝就视为国语片,得申请奖助。
1957年正值台语电影的兴盛时期,征信新闻报举办第1届台语片电影展览会,俗称台语片影展,于11月30日在台北市国际学舍举行颁奖典礼,由征信新闻报社长余纪忠主持;当时有32部电影参与角逐,影展仿效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模式,由颁奖人将奖项交给受奖者。奖项类别可分为:由专业评审选定的“金马奖”11项,观众票选的“银星奖”10名,另增设有“荣誉奖”1名和“观众票选优胜奖”10名,这是“金马奖”之名首次在正式场合出现;不过台语片影展只举办一届就停办。
1962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促进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奖励优良国语影片和优秀电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闻局创设了第1届金马奖。“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外岛地名的字首;由于金、马两地为冷战背景下,台湾与中国大陆军事对峙的最前线,该奖以“金马”命名旨在鼓励中华民国电影业界,能效法前线国军官兵们坚强奋发的精神,努力开创新局。此外,它也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称以“金字招牌”为号召的潮流。金马奖自1968年起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办,1984年起再改由新闻局主办、民间电影团体轮流协办。直到1990年,为顺应公营事业民营化政策,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和金钟奖、金曲奖等“三金典礼”由官方全部转交民间团体主办。
1990年5月16日,电影联合会议中决定成立常设机构及执行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但由于该执行委员会为非法人组识,其法律定位备受各界质疑,新闻局与各团体研商后将该会并入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业同业公会强力要求下,新闻局全面退出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会务。此后金马奖由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统筹主办,但仍接受新闻局的公款补助。该基金会所属“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在1992年更名“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俗称“金马执委会”),执行委员会设主席1名,成员为7至11名学者专家及电影从业人员。会务则交由执行长负责推动,下设5个部门,行政部负责行政事务、票务作业、贵宾接待等工作,行销部负责宣传造势、异业合作、周边活动等业务,竞赛部负责影片竞赛、金马奖颁奖典礼,创投会议部负责创投会议之推动与执行,影展部则负责国际影展内容策划、影片及影人邀约、字幕翻译制作、拷贝运送及影展现场执行等各项事宜。
类别 | 奖项 | 备注 |
---|---|---|
影片类 | 最佳剧情长片(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最佳纪录片(第一届起) | ||
最佳动画长片(第十四届起) | 1969年设置“最佳卡通片”和“最佳卡通片编导”。 1990年“最佳卡通片”更名为“最佳动画片”。 |
|
最佳剧情短片(第三十三届起) | 1996年设置“最佳创作短片”。 2016年拆分。 |
|
最佳动画短片(第五十三届起) | ||
最佳纪录短片(第五十八届起) | 2021年由“最佳纪录片”拆分。 | |
个人类 | 最佳导演(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最佳男主角(第一届起) | ||
最佳女主角(第一届起) | ||
最佳男配角(第一届起) | ||
最佳女配角(第一届起) | ||
最佳新导演(第四十七届起) | 2010年设置。 | |
最佳新演员(第三十七届起) | 2000年设置。 | |
最佳原著剧本(第一届起) | 1979年由“最佳编剧”拆分。 | |
最佳改编剧本(第一届起) | ||
最佳摄影(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 |
最佳视觉效果(第三十二届起) | 1995年设置“最佳视听科技”奖。 1996年更名为“最佳视觉特效”。 2004年更名。 |
|
最佳美术设计(第三届起) | 1965年设置。 | |
最佳造型设计(第十八届起) | 1981年设置“最佳服装设计”奖。 1990年更名。 |
|
最佳动作设计(第二十九届起) | 1992年设置“最佳武术指导”。 1993年更名为“最佳动作指导”。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一届起) | 1981年“最佳配乐”拆分为“原作音乐”和“改编音乐”。 1990年合并为“最佳电影音乐”。 1997年更名。 |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第一届起) | 1979年“最佳音乐”拆分为“最佳配乐”与“最佳电影插曲”。 1992年由“最佳电影插曲”更名为“最佳电影歌曲”。 1997年更名。 |
|
最佳剪辑(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
最佳音效(第一届起) | ||
特别奖项 |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第三十四届起) | 1997年设置“评审团特别奖”。 2001年更名为“评审团个人特别奖”。 2002年更名为“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 2006年更名为“福尔摩沙个人奖”。 2007年更名。 |
终身成就奖(第三十届起) | 1993年设置。 | |
特别贡献奖(第四十五届起) | 2008年设置。 | |
金马奖特别奖 | 1962年设置。 | |
非正式竞赛 |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非正式竞赛项目)(第二十九届起) | 1992年设置。 |
项目 | 片名 | 纪录 | 年份 | 备注 |
---|---|---|---|---|
剧情片最多获奖 | 《三个女人的故事》 | 8项获奖 | 第26届 (1989) | 8项获奖/11项提名 |
《滚滚红尘》 | 第27届 (1990) | 8项获奖/12项提名 | ||
剧情片最多入围 | 《香港有个荷里活》 | 14项入围 | 第39届 (2002) | 3项获奖/ 14项提名 |
《当爱来的时候》 | 第47届 (2010) | 4项获奖/ 14项提名 | ||
落选奖项最多但有获奖的剧情片 | 《香港有个荷里活》 《浊水漂流》 |
11项未获奖 | 第39届 (2002) 第58届 (2021) |
3项获奖/14项提名 1项获奖/12项提名 |
落选奖项最多且无获奖的剧情片 | 《如梦》 | 9项皆未获奖 | 第46届 (2009) | 0项获奖/ 9项提名 |
大满贯作品 | 《天浴》 | 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 | 第35届 (1998) | 7项获奖/11项提名 |
动画长片最多入围 | 《好极了》 | 3项入围 | 第54届 (2017) | |
最长获奖剧情片 | 《赛德克·巴莱》 | 4小时36分钟 | 第48届 (2011) | 获最佳剧情片等5奖 |
最长获奖影片 | 《囚》 | 4小时47分钟 | 第54届 (2017) | 纪录片入围并得奖 |
只得最佳剧情片奖而未得其他奖项的影片 | 《早安台北》 | 入围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童星、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插曲,仅得最佳剧情片 | 第17届 (1980) | |
《恐怖份子》 | 入围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剧本,仅得最佳剧情片 | 第24届 (1986) |
项目 | 电影工作者 | 纪录 | 备注 |
---|---|---|---|
获最多金马奖 | 张叔平 | 13次 | 最佳美术设计:1986、1991、1995、2004、2013、2015 最佳造型设计:1986、1991、2000、2013、2017 |
同一奖项获奖最多 | 杜笃之 | 12次 | 最佳录音:1985、1992、1993、1995 最佳音效:2001、2006、2007、2010、2011、2013、2015、2017 |
提名最多次金马奖 | 张叔平 | 39次 | 最佳美术设计:第18、21、23(2项)、25、28、29、31(2项)、32、34、37、38、41、50、52 最佳造型设计:第21、23、28、29(2项)、31、32、33、38、39、41、48、50、52(2项)、54 最佳剪辑:第31、32、34、38、50、57 |
同一奖项提名最多 | 杜笃之 | 34次 | 最佳录音:第21、22、23、26、28、29(2项)、30(2项)、31(2项)、32(2项) 最佳音效:36、37、38(2项)、40、41(2项)、43、44、45、46(2项)、47、48、50(2项)、51、52、54(2项)、57。 |
得奖最多幕前工作者 | 张曼玉 | 5次 | 最佳女主角: 1989、1991、1997、2000 最佳女配角: 1990 |
入围最多幕前工作者 | 张艾嘉 | 18次 | 最佳女主角:1980、1981、1986、1989、2001、2004、2010、2015、2017 最佳女配角:1976 |
提名最多次演员奖但从未获奖 | 陆弈静 | 7次 | 最佳女配角: 第34届金马奖、第38届金马奖、第42届金马奖、第46届金马奖、第53届金马奖、第56届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 第40届金马奖 |
不同届但同是相同影帝影后得主 | 梁朝伟 | 第31届金马奖 第44届金马奖 |
第31届《重庆森林》、第44届《色戒》 |
陈冲 | 第31届《红玫瑰白玫瑰》、第44届《意》 | ||
同届主角及配角双料得主 | 陈建斌 | 第51届金马奖 | 《一个勺子》 《军中乐园》 |
陈淑芳 | 第57届金马奖 | 《孤味》 《亲爱的房客》 |
|
获得演员奖大满贯 | 林嘉欣 | 最佳新演员 最佳女配角 最佳女主角 |
《男人四十》(2002) 《男人四十》(2002) 《百日告别》(2015) |
女演员入围演员奖大满贯 | 林嘉欣 许玮甯 |
2位 | 最佳新演员《男人四十》(2002)、最佳女配角《男人四十》(2002)、最佳女主角《亲密》(2008)、《百日告别》(2015)、《美国女孩》(2021) 最佳新演员《相爱的七种设计》(2014)、最佳女主角《红衣小女孩》(2016)、最佳女配角《红衣小女孩2》(2017) |
男演员入围演员奖大满贯 | 张孝全 李鸿其 |
2位 | 最佳新演员《盛夏光年》(2006)、最佳男配角《盛夏光年》(2006)、最佳男主角《女朋友。男朋友》(2012) 最佳新演员《醉·生梦死》(2015)、最佳男主角《醉·生梦死》(2015)、最佳男配角《幸福城市》(2018) |
得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的演员 | 卢燕 归亚蕾 张艾嘉 张曼玉 萧芳芳 舒淇 林嘉欣 惠英红 杨雁雁 陈淑芳 |
共11位女演员 | 卢燕于1971及 1975年获得女主角奖,在1973年获得女配角奖。 归亚蕾于1966及 1970年获得女主角奖,在1978及1993年获得女配角奖。 张艾嘉于1981及 1986年获得女主角奖,在1976年获得女配角奖。 张曼玉于1989、1991、1997、2000年获得女主角奖,1990年获得女配角奖。 萧芳芳于1995及 1996年获得女主角奖,1975年获得女配角奖。 舒淇于2005年获得女主角奖,1998年获得女配角奖。 林嘉欣在2015年获得女主角奖,2002年获得女配角奖。 惠英红在2017年获得女主角奖,2009年获得女配角奖。 杨雁雁在2019年获得女主角奖,2013年获得女配角奖。 陈淑芳于2020年同年获得女主角及女配角奖。 |
得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的演员 | 崔福生 孙越 常枫 郎雄 梁家辉 陈建斌 |
共6位男演员 | 崔福生于1968年获得男主角奖,1967年获得男配角奖。 孙越于1983年获得男主角奖,1969年获得男配角奖。 常枫于1976年获得男主角奖,在1984年获得男配角奖。 郎雄于1991年获得男主角奖,1976及1993年获得男配角奖。 梁家辉于1990年获得男主角奖,2007年获得男配角奖。 陈建斌于2014年同年获得男主角及男配角奖。 |
得最多次数同一系列最佳动画长片主角 | 麦兜 | 3次 | 《麦兜故事》(2002) 《麦兜菠萝油王子》(2004) 《麦兜我和我妈妈》(2015) |
项目 | 导演 | 纪录 | 年份 | 备注 |
---|---|---|---|---|
获得最多最佳导演奖 | 李行 | 3次 | 第3届(1965) 第10届(1972) 第15届(1978) |
《养鸭人家》 《秋决》 《汪洋中的一条船》 |
杜琪峯 | 第37届(2000) 第41届(2004) 第49届(2012) |
《枪火》 《大事件》 《夺命金》 |
||
许鞍华 | 第36届(1999) 第48届(2011) 第51届(2014) |
《千言万语》 《桃姐》 《黄金时代》 |
||
侯孝贤 | 第26届(1989) 第32届(1995) 第52届(2015) |
《悲情城市》 《好男好女》 《刺客聂隐娘》 |
||
入围最多最佳导演奖 | 侯孝贤 | 8次 | 第19、21、22、26、32、35、42、52届 | |
杜琪峯 | 第37、40、41、42、43、49、50、53届 | |||
蔡明亮 | 第29、31、38、40、42、46、50、57届 | |||
入围最多最佳导演奖但从未获奖 | 5次 | 张作骥 | 第36届(1999) 第39届(2002) 第47届(2010) 第52届(2015) 第56届(2019) |
《黑暗之光》 《美丽时光》 《当爱来的时候》 《醉.生梦死》 《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 |
获得过最佳导演奖的演员 | 陈冲 | 最佳女主角 最佳导演 |
第31届(1994) 第44届(2007) 第35届(1998) |
《红玫瑰白玫瑰》 《意》 《天浴》 |
周星驰 | 最佳男配角 最佳导演 |
第25届(1988) 第42届(2005) |
《霹雳先锋》 《功夫》 |
|
戴立忍 | 最佳男配角 最佳导演 |
第36届(1999) 第46届(2009) |
《想死趁现在》 《不能没有你》 |
|
冯小刚 | 最佳男主角 最佳导演 |
第52届(2015) 第53届(2016) |
《老炮儿》 《我不是潘金莲》 |
|
获得过最佳新导演奖的演员 | 陈建斌 | 最佳新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 |
皆在第51届(2014) | 《一个勺子》 《军中乐园》 |
导过最多最佳剧情片的导演 | 李行 | 7次 | 第3届(1965) 第6届(1968) 第10届(1972) 第12届(1975) 第15届(1978) 第16届(1979) 第17届(1980) |
《养鸭人家》 《路》 《秋决》 《吾土吾民》 《汪洋中的一条船》 《小城故事》 《早安台北》 |
获导演奖女性 | 陈冲 | 1次 | 第35届 | |
许鞍华 | 3次 | 第36、48、51届 | ||
文晏 | 1次 | 第54届 | ||
罗卓瑶 | 1次 | 第58届 | ||
相隔最久再获最佳导演 | 侯孝贤 | 隔20年 | 第32届 (1995) 第52届 (2015) |
《好男好女》 《刺客聂隐娘》 |
夺得最佳导演但作品未入围最佳剧情片 | 罗卓瑶 | 第58届 (2021) | 《花果飘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