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调式与调性,
大家有看懂一些吗?
本节课是它的延伸,
涉及到一些的作曲知识,
也许能帮助你提高自己的乐感哦。
快来听讲吧~
首先,什么是调式中的音程呢?
在自然大调中,所有的音程都是自然音程。
以最简单的C自然大调为例,
下图为一度到八度在此调上的所有音程:
自然大调的音程掌握之后,就可以掌握自然小调的音程了。
在C自然大调中,C是第Ⅰ级,移低三度,A就是第Ⅰ级。
这样a自然小调中的音程也就掌握啦~
那么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的不同就在于,
调式的Ⅶ级音,升高了半音。
以a和声小调为例,将各级音程列示如下:
知识点弄清楚之后,还是要在琴上多练哈~
既然你知道了这些音程的位置,那么就得涉及到它们的“解决”,
这样音乐人在写和声与旋律时才知道它们要走向哪里。
在大小调体系中,Ⅰ级、Ⅲ级、Ⅴ级为稳定音级,
所以这三个音级构成的音程都是稳定音程。
那么其余不稳定的音程就需要“解决”,
(Ⅱ级、Ⅳ级、Ⅵ级、Ⅶ级上的音程)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不稳定音进行到最近的稳定音。
如图所示:
但,音程的稳定与否,和音程的协和与否,是两码子事,不应等同。
知道这一系列后,我们就可以得知这个音程属于哪些调式了。
比如D-#F这个大三度,把它当作Ⅰ-Ⅲ级,
它就是D自然大调;
把它当作Ⅳ-Ⅵ级,它就是A自然大调;
把它当作Ⅴ-Ⅶ级,它就是G自然大调;
以及它们的关系小调:b自然小调、#f自然小调、e自然小调。
接着,要说的是调式中的和弦~
毕竟在音程上方加了个音,还是要复杂一些的。
在自然大小调各音级上方产生了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
大三和弦有三个,分别产生在Ⅰ级、Ⅳ级和Ⅴ级,也就是三个正三和弦。
小三和弦也有三个,分别产生在Ⅱ级、Ⅲ级和Ⅵ级。
减三和弦只有一个,产生在Ⅶ级上。
产生在正音级上的三和弦,叫正三和弦。
产生在副音级上的三和弦,叫副三和弦。
(其实在琴上弹一下,就知道为啥会这样区分了)
还有个和弦,是在导音(Ⅶ级)上构成的——导七和弦,
同理,属音(Ⅴ级)上的和弦,称为属七和弦。
它们的解决如下图所示:
调式中的和弦,唯一起稳定作用的就是主和弦,
这也是Ⅰ级、Ⅲ级、Ⅴ级是稳定音级的根本原因。
在音乐表现中,应用最多的是协和的大、小三和弦及属七和弦,
从而整首乐曲也会显得明亮。
所谓的调式色彩,正是调式各音级与主音之间的关系形成的。
那么如何辨明其调式呢?
首先应依靠听觉(大调光明,小调灰暗),
但有些乐曲的色彩不是那么明确,
可以从特性音出发。
比如,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增二度、减七度、增五度、减四度......
再者,可以注意旋律的结束音,一般而言是主音。
还有,就是可以将你听到的音按照音阶的形式排列起来,
不过这恐怕是高阶人士专用了。
总之,多听多看多哼唱,
是非常有助于乐感的提升,
再加上这些乐理知识,
长此以往,你也就能了解到很多流行乐的写作套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