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mann: Davidsbundlertanze, Op. 6](http://y.gtimg.cn/music/photo_new/T002R180x180M000002KM1gI0EiOrt_3.jpg)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本期课堂,我们所要走进的音乐家,
他往往被认为是一个“爱写情歌”的音乐天才,
他就是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则进行创造”
1810年6月8日,舒曼于1810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书商家庭,
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
他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12岁开始尝试创作。
18岁那年,舒曼在母亲的要求下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但舒曼却始终无法将音乐只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来对待,
于是在他20岁的时候,
舒曼不顾父母的反对,
决心将音乐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并跟随当时著名的音乐教师弗里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
而这位钢琴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维克,
后来成为了舒曼的妻子。
“天才与疯子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舒曼在作曲之余,也经常会写一些音乐评论文章,
1834年,舒曼与其师维克共同创办了音乐评论杂志《新音乐》,
舒曼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这个杂志对当时德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
比如舒曼曾盛赞肖邦说:
“先生们,脱帽致敬吧,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天才!”
为了能以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现,
舒曼拟用了不少笔名,
主要有模仿让·保尔小说中的两个人物:
弗罗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
他们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
可以说是“冰与火”的结合:
弗罗列斯坦热情冲动,
埃塞比乌斯深沉温柔、富于幻想。
他们其实就是舒曼个人性格中的不同方面,
经常出现在他的评论文章与音乐创作中。
比如《大卫同盟舞曲》这首乐曲,
它包括18首个性鲜明的乐曲,
每一首作品中,舒曼均会留下代表弗洛列斯坦(F)和埃塞比乌斯(E)的字母,
从而记录在创作时他的情绪、性格状态。
弗罗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不同人格也预示了后来舒曼的精神疾病,
40岁的时候,舒曼开始出现幻听幻觉,
这些声音让他崩溃,
1844年他跳入莱茵河以求解脱,
但最终被救起,
他的余生在精神病院中度过,
1856年,年仅46岁的舒曼逝世于精神病院。
“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创作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
如钢琴作品《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
艺术歌曲《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生活》等。
这些作品都是由几首或十几首小曲组成一套,
每一套作品中,都有一个核心线索或故事情节贯穿整部套曲,
《童年情景》是舒曼写给克拉拉的一封情书,
克拉拉在回信中写道:
“每一次我弹它们都会获得更大的快乐。
你创造的声音中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我理解你的每一个想法并渴望着被你和你的音乐消融殆尽。”
它由13首小品组成,
最著名的便是其中的第7首《梦幻曲》。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创作于1840年,
它相当于舒曼的爱情日记,
包括16首歌曲,
歌词来自海涅的诗,
内容简洁而丰富,
每一首都是文学与音乐碰撞的火花。
而舒曼同样写有许多大型音乐作品,
最常上演的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曼弗雷德序曲》等。
本期对舒曼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
大家是不是已经感受到这位“诗人音乐家”的魅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