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廖院《快给大忙人让路》封神一唱,碾压一切](http://y.gtimg.cn/music/photo_new/T023R750x750M000001yQJi60j0BsD.jpg)
欢迎回到音乐课堂~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音乐家,
我们可以先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他:
“吃货”、“幽默”、“30多岁就退休的音乐家”,
没错,他就是焦阿基诺·罗西尼。
这位19世纪初意大利歌剧最杰出的作曲家,
曾在19年间写作了大约40部歌剧。
大家熟悉的两幕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就是作曲家24岁时在13天内完成的,
这部作品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中登峰造极之作。
罗西尼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威廉·退尔》,
也是经典的传世之作。
该歌剧的序曲——《威廉·退尔序曲》,
以及歌剧尾声的《瑞士士兵进行曲》,
如今依然经常被演奏。
不熟悉罗西尼的朋友们,
也一定听过刚刚说的这两部作品。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密罗西尼的这三个关键词,
认识更加真实的音乐家罗西尼吧~
1、30多岁就“退休”的音乐家
1829年,罗西尼创作了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
这时才37岁的作曲家却猝然止笔,隐退乐坛。
自此之后他虽然还活了差不多40年,
却再也没有写过歌剧,
而仅仅创作了《庄严弥撒》、
《圣母哀悼曲》以及一些钢琴曲。
为什么作为一名歌剧大师的罗西尼
会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提前“退休”呢?
NO.1
第一个原因是,罗西尼比较“懒”,
罗西尼曾写信给朋友说:
“我现在才察觉,以前写歌剧时,
根本是那些优美的旋律自己来找我,
现在要我去找它们,
以我这懒散的个性,
只能停止写作彻底放弃了。”
No.2
第二个原因,
就跟他“吃货”属性分不开啦,
在歌剧圈子“退休”之后,
罗西尼将他的许多退休时光,
都花在了研究食谱上,
从“吃货”真正转型成“美食家”。
2、“美食家罗西尼”
在罗西尼心中,美食的重要性,
可以在他说过的一段话中看出:
“我一生只哭过三次,
第一次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首演失败;
第二次是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
第三次则是野餐时,
不小心把一只烤鹅掉进河里……”
这句话,切实地体现了
“唯有美食和音乐不可辜负”这句话。
他还有一句名言,
说得也很有意思:
“人类的欲望就像一个管弦乐团,
而胃就是这个管弦乐团的总指挥。”
在罗西尼的晚年生活中,
他长期定居巴黎,
致力于将法国与故乡意大利的美食融合为一,
研究出了许多食谱,
像是“松露鹅肝通心粉”(Maccheroni Siringati)、
“罗西尼牛排”(Tournedos Rossini)等名菜,
尤其是“罗西尼牛排”至今仍然非常著名,
它以红酒、波特酒、黑松露熬煮成酱汁,
并在鲜嫩的菲力牛下方垫一块肥美的鹅肝,
光看图片就觉得十分美味。
3、“幽默”
罗西尼的性格爽朗健谈、风趣幽默,
他把这种幽默的天赋,
运用到了他的歌剧创作中。
罗西尼本人称自己是为喜歌剧而生,
他写作的喜歌剧风格明快机智,
有着妙趣横生的戏剧情节,
达到了古典喜歌剧的顶峰,
并为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奠定了基础。
罗西尼本人的幽默,
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由于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
因此,罗西尼的生日只能四年过一次。
当罗西尼过第18个生日时,
已经72岁了。
他的朋友们认为他过一次生日实属不易,
便集资两万法郎,准备为他立个纪念碑。
罗西尼知道后,
对朋友们的盛情表示谢意。
他说:
“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
让我站在那里好了!”
罗西尼的生活大小事每每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轶闻,
几乎可以出版一本“罗西尼教你如何说段子”。
传说有人问他对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的看法,
大师说:“那是必须听上好几遍才能懂的音乐,
不过,我没打算听第二遍。”
讲完了关于罗西尼的三个关键词,
大家是不是对罗西尼这位音乐家(美食家)
更加了解了呢?
那么本期课堂就到此结束啦,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