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降临,南瓜灯亮,
又到一年一度的万圣夜。
在西方,为了驱赶游魂野鬼,
人们要打扮成鬼怪模样上街喧哗,
小朋友们也挨家挨户捣蛋要糖,
如今,万圣节也成为了大家聚会狂欢的一个节日,
在这西方“鬼节”里,
怎么少得了恐怖音乐呢?
大家不如听听古典音乐中的那些“群魔乱舞”,
在这冷风瑟瑟的夜晚,
一起欢度万圣节吧~
1、《骷髅之舞》
说起与万圣节有关的古典音乐,
不得不提这首著名的交响诗《骷髅之舞》。
《骷髅之舞》又名《死之舞》,
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作品。
此曲本源自1872年的一首艺术歌曲,
1874年将原曲改成为管弦乐作品。
诗中描写中世纪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
在每年的万圣节午夜,
死神现身并演奏小提琴,
从坟墓中召唤逝去的死者为它舞蹈,
这场骷髅之舞将一直持续到破晓,
已亡者才会再度回到它们的坟墓。
2、《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首曲子的开头十分为人所熟知,
因为它经常被用在各种跟吸血鬼有关的电影里。
这是巴赫著名的作品,
同时也是管风琴作品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但自1980年代起有学者质疑此曲是否由巴赫本人所作。
甚至爵士、流行风格等版本,
还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迪士尼、柯南等的大量影视作品中。
3、《荒山之夜》
《荒山之夜》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交响音画,
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
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
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
黑暗幽灵的出现,
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
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
狂欢作乐。
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
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
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
这是作曲家对俄罗斯神话传说的自由发挥。
4、《糖果仙子之舞》
这首《糖果仙子之舞》来自柴可夫斯基编写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它是第二幕糖果王国的场面音乐。
描写舞剧第二幕王子(胡桃夹子的化身)
带着玛丽来到了奇妙的糖果王国,
糖果仙子们跳起舞蹈欢迎他们。
在竖琴悦耳的伴奏上,
音色迷人的钢片琴奏出温柔的旋律,
表示温婉美丽的糖梅仙子的来临。
这首曲子非常特别,
这个乐器是第一次被运用于音乐作品中,
那轻巧的声音,就像美丽的糖梅仙子纤细的身影,
愉快的跳着舞,编织出梦幻般的世界,
带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5、《妖魔夜宴之舞》
《幻想交响曲》整体描绘了一个具奔放想像力的艺术家,
由于对渺茫的爱情深刻感到绝望,
吞食鸦片自杀的故事。
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舞》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
艺术家看见一大群可怕的女巫、灵体及怪物聚在一起要为他送葬,
怪异的嘈吵声、呻吟声、突如其来的笑声、
远处的呼喊声亦此起彼落。
女巫、怪物欢呼之际,
他的心上人出现了,
但她马上开始到处行乐,举止古怪。
原本古老而高贵的圣咏《震怒之日》,
在这里显得怪异滑稽。
6、《在山魔王的宫殿中》
《在山魔王的宫殿中》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组曲中的一个曲子,
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
《在山魔王的宫殿中》描绘了这样一段情景:
在深山中,彼尔与山妖混在一起,
同山妖大王的女儿绿衣公主结婚。
索尔维格陪伴彼尔的母亲奥塞满山遍野地寻不到他,于是鸣钟。
不料钟声震塌了山妖的宫殿,
彼尔潜逃到森林里。
7、《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及钢片琴所创作的音乐》
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
他创作于1936年的杰作《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这是巴托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还被运用在经典恐怖电影《闪灵》之中,
当剧中的角色徘徊在“眺望旅馆”的走廊时,
背景幽幽响起的就是它的旋律。
8、《鬼火》
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认为《鬼火》是所有正规钢琴曲目中最难的。
整曲轻盈诡异、捉摸不定,
充满着阴森恐怖的气氛。
乐曲诡异的音型变化和双音的交替,
形象的表现了鬼火的灵动与自由,
希望这些诡异的古典乐曲,
能够陪你度过一个快乐有趣的万圣节~
也欢迎分享你心目中的万圣节必听乐曲,
让我们一起狂欢,
一次听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