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乐(英语:Pop Music)是大众音乐的一类分支,于195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兴起。“流行乐”和“大众音乐”,这两个名次常被不做区分地使用,不过,后者更多指的是包含许多细分流派的所有通俗音乐。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乐的定义包含了摇滚乐和由摇滚乐所影响的青年音乐;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摇滚乐和流行乐所指的音乐大体一致,随后,流行乐的定义是“商业的、短暂的、容易理解的音乐”。
虽然许多出现在打榜榜单的音乐也被广泛认为是“流行乐”,但“流行乐”不同于“榜单音乐”。事实上,许多音乐人虽然在流行乐领域内有所建树,但并未能够吸引大量的听众。划分流行乐的要素有:重复的副歌和旋律;形式基础、短到中等长度的歌曲;容易作为跳舞伴奏的节奏和律动;直接坦诚的歌词,其歌词的主题常为爱情、怀旧、派对、心理健康和社会议题。许多流行乐也从其他流派中汲取元素,比如摇滚、舞曲、拉丁和乡村等。
1940年代,改良的麦克风设计诞生,这为更加亲密的歌唱方式提供便利;十年后,较为廉价的、耐用的45转速的黑胶唱片的诞生,革命性地改变了大众音乐的传播方式,使大众音乐进入了“广播电台/电影明星”式的传播系统;1950年代,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流行明星不得不在电视前出境。
1960年代,可随身携带的收音机诞生,使得青少年可以在家外面也能听音乐;1980年代早期,流行乐的推广和音乐电视密切相关(如MTV频道),这一媒介也偏好在视觉上抢眼的音乐人,如Michael Jackson和Madonna.
直至1960年代末期,表演者通常对作品的内容没有话语权;随后,唱片公司开始逐渐给流行音乐人一些自由发挥空间,但总体依然非常有限。
1970年代末期,独立流行音乐(Indie pop)的诞生,意味着流行音乐人可以跳过大唱片公司的商业合同,独立录制和发行音乐。
1980年代始,数字录音技术的运用开始广泛流行,如合成器和非器乐的电子元素。
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为:轻松的娱乐、服从商业需求和广泛的共鸣。
流行乐的目标受众是主流大众,而非小众文化群体和特定的意识形态,并强调流行乐领域内的技术完善(如录音制作、音乐视频拍摄),而非严肃的艺术探索。
和摇滚乐和民谣乐不同的是,流行音乐的主题通常比较保守,不涉及社会反抗、意识形态之类的争议性内容。此外,流行音乐的主要目的为盈利,因此,流行音乐常常有着重复的主题和故事,试图能与主流大众迅速产生共鸣,来获得最广的受众。
流行歌曲通常有明显的、持续的节奏,和简单传统的歌曲结构。许多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主歌-副歌,强调流畅、琅琅上口的旋律,其中副歌和主歌的旋律和节奏有所不同;流行歌曲的旋律、节拍和歌词通常也比较简单。
流行乐在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的子流派:
室内流行 (Chamber-pop);青少年流行 (Teen-pop);独立流行 (Indie-pop);电子流行 (Electro-pop);合成器流行 (Synth-pop);古典流行 (Classic pop);高能流行 (Hyperpop);梦幻流行 (Dream-pop);英伦摇滚 (Britpop);艺术流行 (Art-pop);拉丁流行 (Latin-pop);流行摇滚 (Pop rock);舞曲流行 (Dance-pop);日本流行乐 (J-pop);韩国流行乐 (K-pop);叮当流行 (Jangle-pop);强力流行 (Power-pop);阳光流行 (Sunshine pop);泡泡糖流行 (Bubblegum pop);冲浪流行 (Surf pop);Sophisti-pop,等等。
流行音乐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行,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大体来说,西方的流行音乐可以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三大块,分别有自己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流行音乐出现了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发展景象。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中刮起了一股“中国风”。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人借助这一元素共同表达了一种向中国传统元素靠拢的趋势,使得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乐坛“中国风”其实一直存在,传统意味浓厚的旋律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境界,都可归类其中。这些作品中,最大的特点便在于一段动人心弦的曲谱完成后,能够镶嵌入字字句句打动人心的歌词。当方文山以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苦心钻研的笔功为曲子注入了看似松散而又神韵相通的中国元素,也就真正成就了让人心动的“中国风”。基本音乐框架之外的各种元素都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风”的兴起和被认可,同样也因为这种地域性和大众对它的地域性的认同。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音乐艺术(同样也包括艺术中的其他门类)里中国元素的出现与学界和社会舆论中“国学”的兴起基本上处在同一时期,音乐里的中国风就是“国学热”在某一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两个文化现象在出现时间上的趋同或许可以解释为文化弱势下的民族认同,而这种“民族认同”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因为每个单一民族之间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全新的“中国风”概念,对于受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它将传统的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某种音乐上的可能,最大限度地抹平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之间的鸿沟。
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歌曲蕴含着古典的意蕴,他们往往以传统的意象手法、忧郁感伤的优雅情调、诗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古典美。这些歌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促进文学水平的发展进而锻炼学生的艺术直觉和感悟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我们以周杰伦的歌词为例来看看其中的古典艺术情趣。他的歌词彻底颠覆了华语歌词中传统的爱情写作场景,开拓引领了全新的填词空间。其古典的意境、灵动的画面、蕴藉的表现手法和感伤的悲美情调,已成为他歌词作品的最大特色。可以说“周词”出现在当今歌坛,可谓恰逢其时。它唤起了熟悉古典诗歌的广大听众对以往审美经验的温情回忆,契合了听众在对古典诗歌长期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趣味,满足了听众对古典诗歌精致、华美、和谐、感伤的美感调性的期待视野,抚慰了听众对浅白、粗俗、芜杂、缺乏诗意美感的流行歌曲的不满。
在流行音乐中出现的古典元素还包括古典音乐,比如S.H.E的《不想长大》的旋律是对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照搬,使得流行音乐典雅高贵。
京剧和流行音乐这在以前完全不沾边,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旋律,京剧和流行音乐碰出了火花,从陶喆的《Susan说》到陈升的《北京一夜》,最近几年流行音乐大玩京剧民族风,将京剧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在音乐中包括了配乐、唱法,还有服装,开拓出另一片音乐新风!不少人认为这样的结合不仅新鲜,而且也有利于宣传京剧。艺术门类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当代京剧名家迟小秋说过:“戏曲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有它的制高点,当流行音乐糅合了戏曲元素以后,传唱度特别高,艺术性也很强”。流行音乐频频糅合戏曲元素的原因在于,戏曲的特色唱腔和艺术魅力,犹如画龙点睛般使歌曲鲜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流行音乐中出现的戏曲元素正是戏曲无穷魅力的体现。同时她认为,无论是京剧还是流行音乐,都要根据大众的审美文化需求在发展中不断摸索,才能流传下去,经久不衰。
由此可知,流行音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优秀的音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带动并引领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很迅速的,我们的音乐人也在不断地创新,对于流行音乐中音乐元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内涵,丰富人们的艺术修养。相信多样化的流行音乐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