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50年传入宫廷,逐步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作为一个乐章(常为第三乐章),也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其结构为三段式曲体,中段常用三个声部写成,故称“三声部中段”,一直延续。
小步舞曲是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
中文名:小步舞曲
外文名:Minuet
特点:旋律流畅、娇媚、典雅、大方
代表作品:《G大调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欧洲流行了差不多有两百年之久。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原先是一种优雅的三拍子民间舞曲,形容跳舞时舞步跨得很小,所以称为小步舞曲。
到165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个跳舞迷,他很喜欢跳小步舞,于是在宫廷里大肆提倡,没有多久就传遍了欧洲各国。小步舞曲除了作为伴舞音乐之外,还有专门用来欣赏的,常常用在一些大型乐曲里,作为一个乐章。到了19世纪,欧洲的作曲家们仍然热衷于创作小步舞曲,例如法国作曲家比才在他的《阿莱城姑娘》的配戏音乐里,就有一首很有名的小步舞曲,后来编入《第一组曲》里,原来是在都德的同名话剧第三幕里演奏的,那是一个富有的农家热闹喜庆的场面,所以在优雅之中带有一种朴实的风格。
小步舞是16世纪至17世纪最流行的舞蹈,它在宫廷、乡镇的婚礼场合和晚会、宴会或狂欢节上表演。小步舞的动作包括两种屈膝步和两种直膝步,4步为一组,跳舞时跨越小节线是一个难点。小步舞队形有8字形,后来发展为2字形和Z字形。它有一定的技巧性,可以说是艺术舞蹈,如果不接受训练是无法跳好此舞的。小步舞被认为是路易十四时代最为优美的舞蹈,舞步虽然比较简单,但它文雅、讲究的风格是比较难掌握的。它虽源自民间,但到宫廷之后,就摆脱了民间的朴拙性质,变成庄重的、显示优雅风格的舞蹈。风格的掌握要花很长时间。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要连贯、优美,男士要优雅地做出各种帽子动作,女士手势要柔美温和。小步舞后来从法国流传到俄国成为舞台艺术,被后人系统整理成为培养演员舞蹈教育的内容之一。
1.莫扎特《D大调小步舞曲》(1780年)
2.博凯里尼《小步舞曲》(1771年)
3.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17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