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s Spoke Zarathustra (《2001太空漫游》电影插曲)](http://y.gtimg.cn/music/photo_new/T015R640x360M101001vGm6U0LKXND.jpg)
欢迎回到音乐课堂~
如果你看过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
你一定对它载入影史的开场印象深刻:
伴随着小号奏出的气势磅礴的旋律,
一轮耀目的太阳在漆黑的外太空缓缓升起。
许多人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知道了这段配乐的作曲家,
他就是理查·施特劳斯。
听到“施特劳斯”这个名字,
搞混淆了。
这位理查·施特劳斯,
被认为是德奥音乐传统的最后继承者,
也是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曲家,
常与马勒并称。
1864年出生于一个慕尼黑乐师家庭的理查·施特劳斯,
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与教育,
小时候,理查·施特劳斯非常听父亲的话,
他父亲教导他要注重古典主义的基础,
但反对他学习瓦格纳的音乐。
直到16岁那年,
瞬间就被吸引进去了。
以至于后来他的创作中受到了瓦格纳风格的强烈影响,
甚至有了瓦格纳“接班人”的称号。
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这中间也少不了他妻子的功劳。
因为虚度光阴是施特劳斯夫人不能允许的事情。
一旦发现她的丈夫漫无目的地在家门口闲逛,
她便会命令道:“理查,快去作曲!”,
他只得遵命。
但如果他工作太拼命,
夫人又会说:“理查,把笔放下!”
他也会照做。
甚至,当听到施特劳斯的作品风格与瓦格纳相似时,
他妻子还会大发雷霆,
对施特劳斯说“你这个小偷!”
施特劳斯也只能好声好气地哄着他的妻子。
想不到这位推崇尼采哲学的音乐家,
还竟然是个“妻管严”。
再来看看施特劳斯的作品,
施特劳斯十分喜爱写作交响诗这个体裁,
并且称他的交响诗作品为“音诗”,
它们题材来源非常广泛,
既有来自于文学,
也有来自于哲学和自传。
其中1896年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一看名字,十分绕口,
但是关注科幻电影的肯定对它不会陌生,
这就是被电影大师库布里克,
用在《2001,太空漫游》片头的配乐。
这首交响诗就带有瓦格纳的味道,
其辉煌的音效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类哲学题材的交响诗之外,
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也有比较谐趣幽默的。
比如《蒂尔的恶作剧》,
它作于1894-1895年间,
是根据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写成的。
在斯特劳斯的作品中,
还没有哪一部像这个快乐的音乐故事一样,
如此地无拘无束。
在1900年之后,施特劳斯开始转向歌剧的创作,
1905年,施特劳斯歌剧的巅峰之作《莎乐美》问世。
这部作品在音乐上无可挑剔,
演出时曾一连获得38次的谢幕,
但是由于题材过于露骨而被禁止。
故事有点血腥和变态:
莎乐美以她著名的“七层纱舞”引诱希律王,
让他把施洗者约翰的头颅送给她,
以便她能亲吻约翰冰冷的嘴唇。
施特劳斯也写过艺术歌曲,
《最后四首歌》是他最后的作品,
作于1948年(当时他已84岁)。
歌词是根据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三首诗歌:
《春》、《九月》、《就寝的时刻到了》
及艾欣朵夫《日暮之时》所创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1900年左右最著名的德国作曲家,
同时期的音乐家马勒,
甚至说出了这句名言:
“我的时代将在他(理查·施特劳斯)结束时来临。”
当然,这两位大师的私交一直不错,
直到现在,施特劳斯在音乐届的影响还在继续,
尤其是在电影配乐方面,
他的音乐可以说是推动了20、21世纪电影配乐的发展,
除了在《2001太空漫游》中的运用,
我们熟知的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
在他的《超人》、《星球大战》等主流电影的配乐中,
都体现了施特劳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