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在本期课堂我们即将进入到离我们并不遥远的20世纪。
20世纪的音乐我们反而会更加陌生一点。
因为这个时期的音乐,
实在是太多样啦!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西方20世纪音乐,
又称西方现代音乐、
“新音乐”。
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等,
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
引发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音乐的发展也随之产生剧变。
“标新立异”是这一世纪艺术领域的共同特征,
离经叛道的想法和激进的试验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又强调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保守派和先锋派的作品同时呈现。
他们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共同反动,
音乐语言也建立了全新的一套体系,
那就是“十二音体系”,
还有新古典主义,
它是作为“十二音体系”的对立面产生。
1945年以后,音乐创作比20世纪前半叶更加多样,
音乐风格和体系的范围也比以往更加宽泛,
主要体现在,
十二音体系应用扩大、
整体序列主义系统地组织音乐一切元素,
以随机的手法作曲或演奏,
空前地重视音色,
对非常规音响的极度开发,
运用电子手段来作曲等等。
在西方17-19世纪晚期,
西方音乐的结构一直由固定通用的原则所支配,
都遵循围绕一个中心音的音高组织法则。
但到了20世纪,
音乐完全抛弃了支配调性、节奏和曲式的惯用原则。
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最重要的音乐流派,
它引导20世纪欧洲音乐走向新的时代。
19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两个艺术运动,
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是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光”与“色”的流动及瞬间变化,
不喜欢宏大的主题,
喜欢从细微处着眼。
二是象征主义诗歌,
他们喜欢赞美纤细精巧的事物,
反对直接描写个人感受。
用联想、暗示和象征作为沟通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媒介。
手法玄妙朦胧,追求诗歌的音乐性。
说回到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是德彪西,
但他本人却不喜欢被称为印象主义者。
他的代表作品有前奏曲《牧神午后》,《贝加莫组曲》、交响素描《大海》、《意象》等。
他热衷于描绘自然景象,
沉迷于光影的瞬息变化和朦胧的气氛色彩。
音乐旋律随意自然,
带有即兴性。
他试图摆脱大小调体系的束缚,
转向中世纪的教会调式、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
尤其是全音音阶的使用,
是他最富革新意义的举动。
在音乐的节奏方面,
他将法语语音的特点通入其中,
为了避免强烈的音响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木管乐器的独奏与组合占据重要地位,
音乐中充满了弱奏和及弱奏的标记。
20世纪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音乐流派就是表现主义音乐,
它也与表现主义绘画相对应。
它们反对印象主义音乐对大自然的客观描绘,
对光影的热爱以及音乐整体的温和愉悦。
它们更加主张人的内心主观感受,
强调挖掘潜意识,
并以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
他们被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
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彻底瓦解了17世纪以来的调性体系,
创用“十二音体系”的全新作曲法。
他们对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杰出贡献,
毫不逊色于古典主义时期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因此而得名“第二维也纳乐派”。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他们师徒三人的作品吧~
勋伯格的“十二音”代表作品有的歌剧《摩西与亚伦》、《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等,
除此之外,他的早期作品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
是听众更容易接受的一部作品。
还有 以“十二音体系”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和未完成的歌剧《露露》。
韦伯恩的作品数量不多,大多篇幅短小。
代表作为《五首管弦乐曲》、《9件乐器的协奏曲》和《钢琴变奏曲》。
新古典主义音乐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
主张运用古典形式来协作音乐,
创作结构严谨、客观理性而又优雅明晰的音乐。
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
在1924年提出的“回到巴赫”口号,
揭开了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帷幕。
提倡用复调思维作曲,
回到早期的小型室内乐队的编制,
摆脱“标题音乐”的影响,
更多写作与文学内容无关的“纯音乐”作品。
感情表达不过分渲染个人主观感受,
以传统调式调性写作。
20世纪的音乐语汇(如十二音体系、多调性等)
常被融入到18世纪的音乐形式中。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
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他的芭蕾舞剧《普尔钦奈拉》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开山之作,
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还有三部芭蕾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和《春之祭》,
它的题材来自俄罗斯民间故事,
使用了民间音调写作,
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罗斯音乐时期。
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
他的代表作品是钢琴曲集《调性游戏》,
这部作品还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法国作曲家萨蒂,
他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是他“家具音乐”的概念,
他主张将音乐看作“家具”,
是可有可无的陪衬,
不要过多关注,当它不存在一样。
这是后来“背景音乐”的重要前驱。
法国的“六人团”也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们代表的作品有米约的歌剧《大卫》,
在1945年以后,
音乐流派变得更加多样起来。
整体序列主义音乐是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作曲法的进一步发展,
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
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
梅西安的学生布列兹和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
此外,20世纪还有多种多样的音乐流派和技法,
在之前的第十四讲课堂: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中就有提到哦,
在本节课堂就不做过多重复啦。
好的,本期课堂的分享就到此结束啦,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